我们根之所在的故乡,往往是他人想逃离的异乡;
我们所短暂停留的异乡,正是他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有时候,因缘际会,在异乡遇到的人和事,如魔法般,让我们和陌生的土地迅速亲近、难以分割,生长出不是故乡、却有着对故乡几乎“同款”的眷恋与怀念,只是浓淡略有不同而已。
我把这样的异乡称之为“准故乡”。
离开故乡近30个年头,在六个省份工作、生活过,而让我当作“准故乡”的只有一个地方——山东省菏泽市。
1993年至1996年,在菏泽修建京九铁路的3年多时间里,20郎当岁的我,充分领略到了菏泽老百姓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他们对京九铁路建设的支持。
在我的记忆里,菏泽的牡丹花真漂亮、单县的羊肉汤真好喝、山东大葱吃了确实是走路“咚咚咚”;我们好几个职工,还跟附近村子的姑娘喜结良缘,山东媳妇儿特别勤快、特别会过日子;我亲身经历或见证跟菏泽乡亲不打不相识的故事,想起来更是有温暖、有乐趣、有意思……
01 铁锨拍脑袋的神奇功效
“有10多个人气势汹汹,拎着铁锨、棍子过来了,还有七八百米远!”“赶快报警!小张你还傻站在这里干嘛?这10多个山东大汉能把你给揍扁了,赶快藏起来!”
我赶紧跑到工具房,钻进一口空箱子躲了起来。
1993年,我刚满19岁,跟随单位在山东菏泽修建京九铁路。一天傍晚,有两个老乡推着辆小车来到工地。两人一看就是喝多了酒,走路晃晃悠悠,舌头都是大的:“水泥,来来来来两袋儿!”说完,俩人抬起两袋水泥,放到了小推车上。我赶紧上前制止,他俩把我摔倒在地,推着水泥就走。
我当时真急眼了,从地上爬起来,抡起铁锨就拍在了其中一个人的脑袋上,他疼得哎呀一声,捂着头转了小半圈儿,跌坐在地上。另一个撒腿就跑:“修铁路的打人啦!老三被打坏啦,快来人啊!”
我的虎口被震得有些酸疼,吓得两腿直发抖,呆呆地站在原地。班长喊:“小张,你快跑啊!”
我反应过来,一口气跑回驻地,钻进了工具房的空箱子里。
那天,前来“复仇”的村民始终没有出现。为保险起见,单位连夜把我送到了10多公里外的的工点,工点所在地好像叫庞王乡。
后来,老三和几个村民到我原先的工点打工,把后面的情况告诉了我们班长:那天,他带着10多个村民来找我“复仇”,但是被闻讯赶来的民警拦住了。民警问清缘由后,批评了老三和村民们,那些没来得及了解老三被打真实原因的村民,也纷纷指责他:“拿人家水泥不给钱,不应该。人家可是给咱山东修铁路的!”
这么一闹腾,老三的酒彻底醒了,觉得自己办的事儿确实理亏,连连向乡亲们致歉。
后来我听说,老三参与修建京九铁路,可给我们帮了大忙:施工车辆不小心碾压了庄稼,他帮忙跟村民解释、协调赔偿;碰到人手不够,他跑到村子里召集;有一次看到铁路人在工地上吃饭,他还扛来一捆自家种的大葱:“吃了俺山东人的大葱,走路咚咚咚,有劲儿!”
后来,老三还跟工友们打听我去了哪里,说不打不相识,想跟我做个朋友。
02 一顿胖揍的神奇功效
修铁路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都是“王老五”,下班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要消磨。喝小酒儿的,基本是有故事有胡子的中老年爷们儿,打牌消磨时间的,大多是单身小青年,此外还有热衷于吹牛的群体。
有一回,碰到下雨天不出工,两个贵州籍小伙子,一个叫“白胖子”,一个叫“小黑子”。小哥俩儿边喝酒边吹牛,吹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
事情源于两个人在比拼谁的胆子更大时,谁都不服谁,白胖子给小黑子下了战书:“大门口卖甘蔗那姑娘,你要是敢亲一口,我请你喝一个礼拜的酒!”
酒壮怂人胆。小黑子跑到甘蔗摊前,转身对白胖子说道:“看好了!看清楚!别眨眼!别赖账!”
说完,猛地在卖甘蔗的姑娘脸上亲了一口。姑娘愣了一下,脸色由白转红,又由红转青,哇哇大哭着跑远了。
不到二十分钟,十多个村民手持铁锨、棍子等,围住了我们单位的大门。俩坏小子闻讯后顿觉不妙,撒腿就跑。小黑子身手贼快,左奔右突,兔子般翻墙而过,跑进了密密麻麻的高粱地;白胖子吓昏了头,东躲西藏,老鼠般钻到了床底下。
很快,村民把白胖子揪出来,打得口鼻流血,动弹不得。打人者把账都算到了白胖子身上,直嚷嚷要拿铁锨拍他的脑袋。
我们单位的头儿闻讯赶来:“老乡们,别冲动!我们的人做了蠢事,怪我这个当领导的没教育好、没管理好,你们要多少钱?让他赔偿!”
卖甘蔗女孩子的哥哥嚷道:“谁要你们的钱?要不是看在你们大老远来给山东人修铁路,我说啥也不会轻饶了这个混小子。再有下次,铁锨换成铁锤,锤你!”
山东人厚道,出了一口恶气,这件由吹牛皮差点引发的血案就翻篇儿了。
被一顿胖揍的白胖子,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此后性格大变,以前的轻浮、张扬和流里流气都不见了,整个人沉稳、踏实了许多,后来还成了我们单位的工程技术骨干。
逃过一劫的“主角”小黑子,也有了可喜的变化:从此戒了酒,也很少再吹牛了。
大家都说:“白胖子那顿胖揍,真没白挨!”
03 铁路工作证的神奇功效
“菏泽”别称曹州,享有“天下之中”之誉。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的简称,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县东北,古代济水流经时汇聚而成,向东流出成菏水,与济水相接。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为府,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赐名菏泽。
到了菏泽才知道,这里的牡丹花种植始于隋朝、兴于唐宋。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记载:“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我头一回进入菏泽牡丹园,居然如同醉酒般“醉花”了。看到那么大片大片的牡丹、大朵大朵的牡丹,感觉眼睛不够用,有点如梦如幻的感觉。
正在陶醉中,听到脚下传来轻微的脆响,低头一看:糟糕,把人家墨镜踩坏了。正蹲在地上,跟朋友聊天的一个壮小伙儿,噌地站起来,一拳擂在我胸前:“墨镜新买的,你赔”!
对方说墨镜是50块钱买的,还是对象给他新买的,得翻倍赔!
100块!我当时一下就懵了,掏出兜儿里的钱,只有30多块钱,那时还没有手机和BB机,也没办法打电话寻求支援。
我急得抹起了眼泪:“我真没钱!”
“没钱?!你那个兜儿里鼓鼓的,是啥?”
我一掏兜儿,原来是工作证。
对方拿过去,打开来看看工作证,又看看我:“修铁路的?”
我低着头,嗯了一声。
“修大京九的?”
我又嗯了一声。
壮小伙儿停顿了一会儿,把工作证递给我:“你走吧!”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抬头问:“让我走?”
“对,走吧,不要你赔了!”
我怀疑他是不是在耍我,没有迈步。
壮小伙儿的一番话打消了我的疑虑。原来,他有一次看到我们铁路人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通宵浇筑混凝土,觉得修铁路很辛苦。再说,京九铁路修好以后,全国各地会有更多的人来看牡丹花,他们的生意肯定越来越红火,一副墨镜不算啥。
我道谢后,离开了牡丹园。
20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回过山东菏
泽。但是我始终关注着、牵挂着这个“准故乡”的点滴变化:菏泽通了高铁,牡丹种苗远销美国、荷兰、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赵王河的颜值更高了……
那里的点滴变化,每每召唤着我故地重游。或许,我应该抽出时间,坐上开往北方的动车,回到“准故乡”菏泽,看看那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淳朴善良的人们:
那个叫“老三”的老乡,现在过得还好吗?如果有缘能再次见面,我会真诚地跟他说:“三哥,对不住,都怪小弟那时太年轻太冲动了!”
那个卖甘蔗的小妹妹,过得还好吗?她有一个疼她爱她的好哥哥,希望京九铁路通车后,她和哥哥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
牡丹园里放我一马的壮小伙儿,后来有没有娶那个给他买墨镜的姑娘?京九铁路开通后,菏泽又有了高铁的加持,他的生意肯定越来越红火了吧?
我真诚地祝福我的“准故乡”菏泽,祝福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祝福他们所有的好梦都成真、所有的劳作都能获得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