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昆明的大学(一)
去一个城市,你会去哪里?
我会去大学。
大学时出门旅行,首先就会找个当地的大学,然后在附近住下来,去食堂找个同学借饭卡吃饭,在学校逛逛,运气好还能按图索骥,凭着贴板的海报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有音乐会、讲座或者一次户外的活动等等。当时是觉得靠着学校,有安全感,而且学校周边应有尽有,价格还便宜,同时去不同的大学,也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异样的文化气息,自然去大学是首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只是现在去大学转,多了种怀念。
昆明作为西南的大都市,大学也不少,云南大学、云南师范、云南理工、云南民族,大学之间靠的不远,有辆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话,我能够飞起来。去云大,是因为读书会时遇见了在里面工作的杨柔,去云师大,是因为西南联大。
前一天晚上我在云南民族大学附近的家庭客栈里住下,客栈主人是一对夫妻,女主人在民族大学工作,小两口养了条二哈,是个人来疯的货,见到我之后狂喜,一阵乱扑卖萌,不顾自己硕大的体型。小两口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自己住一间,把另外两间改成了客栈,每个房间放四个上下铺,一个是男生间,一个女生间。我住进去时,有个刚毕业的小伙儿长期住在这里,小伙儿人长得清瘦,理工男,现在人寿卖保险,但有文艺气质。晚上他和我说起玩儿的地方,他说自己遇到想不通的事时,会去新华书店卖诗画那层或者去圆通寺,对着个东西想问题,一想就是半天,往往能够想通。小伙儿描述地很动情,说着说着就劝我去体验体验。
我住下后和杨柔联系,她答应第二天带我去逛逛云大及周边的地方。有当地生活或工作的人带着去玩,旅程肯定会不一样,那晚,我带着期待和欣喜入睡。
说实话我喜欢南方,也喜欢南方的大学,不管是广州的中山大学,还是昆明的云南大学,走在校园中,里面的树木花草都带着温润的气息,而且往往南方的树长得高,树叶茂密,有置身丛林之感。此外,建筑外墙的植被如爬山虎或藤蔓,绿意浓密,似乎每个叶片都在欢快地呼吸、歌唱,告诉你这里是南方,水分、阳光、温度都充沛,盈满欲溢。
云大校园是这样的,虽然校园不算大,但走在银杏道里,迎着晨光,呼吸中是银杏果成熟的味道,心情愉悦。杨柔上午要忙一段时间,我在校园逛,然后在钟楼旁坐下。在钟楼下,我看见一位中年男人盘腿而坐,与旁边的钟楼、草木融为一起,看上去仙风道骨,似乎在吸取天地精华(玄幻看多了)。看得我心有所感,立马在钟楼的另一边,学着他的样子,静坐收神,四十多分钟后醒来。抬眼间,清明不少,内心也更加澄清。
钟楼下静坐
一
也就是偶尔的一个念头
杂点等待和效仿
我坐在那个人的另一侧
他安静地融入画里
天地都在那一念之间
二
钟铎接晖已成往事
六十余年的守望
融入在银杏树的年轮中
我对着你闭眼内观
看见银盘融化
一个个片段跳跃
再守心
听见鸟儿倾诉
和锻炼者的呼吸
三
拉扯
是与自己的对决
师父说,皆是投影
身体和思想,桩桩件件
我的尝试把参悟打了死结
所幸,心是静了
抬眼间想起如梦幻泡影
应作如是观
不一会儿,杨柔出来了,见我闭目静坐,也没打扰,等我起来才和我打招呼。杨柔是当天读书会的主持人和记录者,自带气场,浑身上下散发着高效干练的劲儿,谈起婚姻中的精神生活时,就会看到她另一种浪漫、温柔和柔软。为了见我,带我玩儿,方便自己从工作中出溜,她今天特意穿了一身休闲运动装,还戴了个帽子,倒像是怕狗仔队发现的明星。杨柔带着我在校园走,一边讲解各处的历史轶事。讲到会泽楼,会泽楼是由唐继尧出资建造,民国时风靡一时的张邦翰设计,建筑渗入欧美建筑元素,据说借鉴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风格。楼底刻着“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八个大字,展现了当时创办者对于人才的渴望和心怀天下的胸怀与抱负。历史见证了这一野心的实现,云南大学曾会泽了一批大家在此教学,如冯友兰、顾颉刚、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尽管近百年过去了,面对挺拔庄严的大楼,仿佛还是能够看到当时屹立于此的雄心壮志。
沿着台阶走下去,出了校门右转就是翠湖,但我们先去的是讲武堂,百年前的军事教育学校,出过叶挺、陈毅等名将。进去时运气很好,遇见了党史办工作,在讲武堂兼职做讲解的金老师,因为本来研究和偏爱这段历史的缘故,金老师讲解起来激情澎湃,不少故事说起来如亲身经历。讲解完之后,杨柔和金老师聊了起来,知道我从扬州赶过来,金老师让我给她的讲解写一份回馈表。后面再聊起来,发现原来她女儿还是我多少届前的校友,大家赶忙互相留了微信。
讲武堂这段本来可以单列一章来写,想想还是没必要,一是大家可以百度,二则更希望你能自己亲自去体验感受一趟。
讲武堂里还有一个大的操场,是原先的训练场,射击、炮弹发射训练都在这里,现在看过去绿油油一片。在旁边的小道上,两个退休的老人打着拍子在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走近听了一小会儿,就情不自禁加入了他们,打拍子的老人看见了我,朝我投来一个微笑作为认可,另一个老人坐在树荫下的凳子上忘情的歌唱,没有注意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唱完第一段,打拍子的老人有点忘词了,我赶紧拿出手机查了歌词,送到他面前,我们俩人一起对着屏幕,另一个“专业歌手”记得词,三个路边歌手唱得起劲儿,路过的不时点头微笑。
这样,一上午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