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虑买房事宜,因为年轻时犯过的一些无知的错误,加上杭州出台的各种限购政策,可谓是困难重重,每每遇到一个坎坷,总是抑郁不堪,痛恨自己,脑子里回顾了无数个假如/如果的情况,陷在假如/如果当初怎么怎么样就不会到导致现在怎么怎么样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细细一想,不知何时开始,自己的生活里处处充斥着假如的幻想。
工作不顺时,虽然知道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但还是不由自主的进入假如当初XXX,假如他人能XXX样的臆想中。
感情不和时,好似假如一下对方能XXX样,自己当初XXX样一样就能解决了眼前的矛盾似的。
每当碰到挫折时,我常常想,假如不是当初那样子,就不会有今天这结果。常听人们说,假如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做得很好;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好好把握;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力争取……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不乏一些假如的语句,假如有钱,假如出名,假如有车,假如有房,假如有才.... 其实想想,就算假如你爸是李刚又有何用?假如终究还是假的,而之所以这样活在假如里,是因为我们太希望得到“假如”的垂青了,可是,那“假如”又太虚无缥缈了,但归根结底,其实只是没想清楚究竟何为假如?
一、什么是假如?
笑来老师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其实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人脑的操作系统的最核心的原件是个叫“概念”的东西。借此,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用两个标准来判断:
他脑中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存在?
那些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存在?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大脑操作系统升级的过程,于是,我们必须首先尽力保证自己脑子只存在必要的概念,其次保证准确清晰。
所以,对于“假如”,如果非要把它当作个概念来解释的话,我觉得它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毒概念,就是操作系统中应该被杀死的病毒,之所以说它是个毒概念,是因为使用它的人总误认为“假如”是真如,就跟吃了毒药一样令人神经错乱,神志不清,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关于假如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假: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
如: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
组合在一起,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假如就是不真实的愿望。所以,这个词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向人们揭示一个寓意,周瑜打黄盖,它跟使用它的人之间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
于是,当在我们使用或者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如果不能清楚地定义那个东西,我们其实就是无头苍蝇,因为我们连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比如:问问自己,假如是为了什么?
二、为什么总想假如?
分析常出现的一些假如句式,假如的对象无非两个,自己和他人,针对自己和他人,假如的时限又分为过去和未来。假如我/他当初 xxx,假如 以后我/他能XXX,唯独没有现在。
所以,我觉得人之所以喜欢假如,无非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不满,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以及最重要的,对当下所拥有的不珍惜。
对过去,我们总是忽略了很多东西过了这一村,就不会再有那一店了,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都应该明白,人生是没有假如的。事情假如可以改变,人生假如可以重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悔恨了,也就不会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发生了。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但换个角度想,又未尝不是件好事,成长过程中虽然总是伴随着挣扎,虽然总不尽人意,然而这才是宝贵的经验不是,一帆风顺固然好,却少了特有的体验。
实际上,人对已发生的事件的态度比事件本身对人的影响更大,你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能改变你对事情的态度,假如只会为当下的自己制造无端的苦恼。
对未来,尽管笑来老师推崇我们应该想办法活在未来, 但对未来的假如跟对未来的真想有着天地之差。通常对未来做的假如是因为心灵内部的无助,随波逐流,对前程的不确定感,常常有一种深层的不安存在着,无法把控现在才会做出假如的幻想。
马克吐温说“我一生中充满了可怕的灾难,而其中大部分从未发生过”。所以我们内心大部分的假设,通常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喜欢假如其实是一种内心的不稳定。忽略了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事实上生活哪来那么多的如果,与其假设不可倒流的过去和不可预知的未来,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手头事情。
三、怎么对待假如心态?
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出现了这样的想法:
假如我XXX……
那么只有一个答案 —— 搞清楚假如是为了得到什么?
问一问:“是不是非常想要得到这个东西”如果回答是:“并不是”那么,请放弃这个想法,继续前进。不要再“假如”了,还是去用行动寻找那些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生活没有假如,不要对它抱着幻想。忘记失去的,珍惜拥有的。这样,尽管人生未必没有遗憾,但也可以无悔了。谁都不能对一个努力的生命抱太多的苛责。所以说,不管是怎样的人生,只要尽力了,也就难得了,也就不需要假如了。
生活没有假如,不要总痛恨过去,也不要让人生等待未来,那是很不现实的。明天的日子如何,未来的人生怎样,全在此时此刻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