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先从我大学的经历说起:我在高中时由于对数学颇感兴趣,参加数学联赛获奖,遂决定大学在数学系继续深造。但真正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我对数学学习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甚至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有所动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只是数学学习从单纯的“兴趣”变成我肩负的“责任”罢了。
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人从事了自己兴趣爱好的行业还能有所成就,那么他无疑是幸运的。然而“兴趣”是由内心产生的喜爱和热情,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当我们将“兴趣”转化为“责任”,可能会受到现实和理想的冲击,导致兴趣变得不纯粹,而不纯粹的兴趣会逐渐消散。
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图“好玩”而把某件事情当成“兴趣”罢了。我们要的,只是那份新鲜感,那份愉悦感,不会对自身在该方面上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当“兴趣”变成“责任”,代表着自己首先要以高标准高规格要求自己,才能担起“责任”这一重担。换句话说,如果“兴趣”是在“浅水区”嬉戏,那么“责任”就是探索“深海”。
“兴趣”成为“责任”以后,我们的自由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已经不能再像在业余时间那样自由地探索和尝试。我们可能每天都面临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没有新的挑战和刺激。
长期以往可能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对兴趣的热情像潮水一般褪去。
既然“兴趣”变成了“责任”,那么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肩负着社会期望:要赚取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与之而来的往往则是压力与焦虑。
祛除“兴趣”的滤镜之后,我们才恍然发现:兴趣≠责任“几乎处处成立”。
至于何时兴趣=责任,那就是我们对一个兴趣真正的热忱,真正的喜爱。只有这样,“责任”带来的磨难与挫折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虽然辛苦,但你仍然会为之奔波,为之付出。
在大学数学之旅中,从兴趣启航却遇现实风浪;从享受解题乐趣到肩负学业重担,我深刻体会到,兴趣转为责任,是深度与广度的双重考验。它要求我超越浅尝辄止,勇于潜入知识海洋的深处,即使波涛汹涌,也要坚定信念,以责任之名,重塑对数学的热爱与追求。
当自己真正做自己爱的事业时,“责任”仿佛就不那么沉重,这就是一种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