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终于坐下来好好看了一会儿书,重看《心流》这本书,看的内容是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为这本书所写的一个序一一《幸福源自内心的秩序》。
这个序很好的解读了这本书。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你全身心的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人类有一个超大的意识系统。意识系统需要秩序,其无序时人们会焦虑、烦躁。
米哈里这样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第二、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它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第三,有及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一位攀岩选手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的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他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心流较强的人能关闭其他资讯的管道,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接收闪光的刺激上。 这使我们联想到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找到乐趣的人,有能力对外来刺激进行筛选,只注意与这一刻有关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