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学习的是皈依之因及思维皈依境的殊胜。我们需要皈依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人理由又不一样。下士道的皈依是出于对轮回生死的恐怖,中士道的皈依不只寻找依赖,还要解脱生死,上士道的皈依不仅自己寻求解脱,还要带领一切众生皈依,乃至成就佛道。总的来说皈依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对轮回的痛苦深信不疑,并生起恐惧之心。二是对三宝功德深信不疑,深信三宝一定能拯救我们。如果对这两种因深信不疑,一定会使我们的观念,心态及生命品质得到重大改变。其次,要不断忆念三宝功德,在忆念过程中,强化三宝在心目中地位,使我们的心与三宝功德相应。皈依能不能改变心境,能产生多大作用,关键取决于我们对三宝的信仰,以及对三宝内涵的认识和忆念。我们为什么选择三宝作为皈依处,通过审视自己的皈依对象,发现金钱财富地位感情,其他宗教都不能帮我们成就解脱,离苦得乐。唯有三宝才能究竟帮我们解决生命的痛苦。
我们选择的皈依对象应具备四个条件:
1,自己已断除一切恐惧
2,不仅自己解脱,还有能力引导他人走向解脱
3,有圆满的慈悲,能平等对待一切众生
4,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因为佛陀具备这些德行,所以我们选择佛陀为皈依对象。佛陀是我们的精神导师,但真正解脱烦恼,还要靠佛陀所说的法,法是正皈依处,是帮我们开智慧,离苦得乐的方法。所以有佛法才有办法。在现实中,我们以僧作为我们的修行伙伴、榜样和楷模,皈依僧就是皈依清净和合的团体。我们要选择具德善知识作为修行的依止。皈依三宝是一个整体,三者不可分割。像只选择佛法僧某一宝为皈依对象的一宝弟子或只皈依佛法不皈依僧的二宝弟子肯定行不通。通过对《心匙》的观修,提醒自己不要放逸,赶紧闻思修行。因为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假如一口气不来,转息便是来生。
本课学的是《如何修习皈依》,皈依三宝是道次第的重点,也是佛法修行的重点,三宝是佛法的核心,皈依三宝是学佛的根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佛教徒的标准就是看他皈依了没有,学佛从皈依三宝开始,直至成就佛道,都离不开对三宝的皈依。我们要开发内在的自性三宝,就需要修行,我们对佛法能否信受奉行,取决于是否对三宝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如果皈依之心真切,就能信受奉行。反之,就是说说而已,对我们的生命改变不会太大。佛教的所有法门都是皈依三宝的延伸,都没有离开念佛念法念僧,可以说离开三宝就没有佛法了,皈依三宝不仅是学佛的开始,也贯穿着整个修行,直到成佛,都是对皈依的不断深化。
很多人认为皈依三宝只是入门的基础,皈依后就没有进一步忆念三宝功德,因为缺乏忆念,使三宝在我们心目中没有多少地位,我们也不能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心始终处在漂泊中。因为凡夫心是一大堆混乱情绪和错误想法的综合体,学佛就是要对这个乱七八糟的生命体进行规划,如何规划?就是通过修习皈依。如果我们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心就不再漂泊。学佛修行有两大根本,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如果不重视皈依,将失去佛法的根本,如果不重视发心将失去修行的根本。我们不断忆念三宝功德,以三宝为核心生活,将会得到三宝加持。
在修行中有两点可以帮我们强化三宝在心目中的地位,生起真诚皈依之心。
一是强烈的意愿。当它生起时,可以把所有念头赶跑,如果目标明确,我们就不会徘徊。修行中之所以会受到干扰,就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意愿不强烈。
二是认识的超越。这在修行中很重要,作为佛教徒,应该有这种以皈依为核心的常规宗教生活,很多人皈依后之所以找不到归属感,就是因为既认识不到三宝功德,也不去忆念三宝功德,这样三宝怎么会在心中有地位?
皈依是通过特定仪轨来完成,这种形式的作用,要建立在我们内心的愿望和对三宝的承诺上,这种愿望必须有心理基础,否则只是一句空话。
需要具备的心理基础分别是
一、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这很重要。如果真正把这种意义开发出来,会超过整个宇宙的价值,因为暇满人身的意义就是成佛,这个功德是无限的,整个宇宙的财富是一种有为法,是有限有漏的。怎么才能实现暇满人身的重大价值?就要皈依三宝。
二、念死无常。生命如此脆弱,死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在死亡面前,除佛法外,其他的都没有用。当我们这样思维,就会认识到只有皈依三宝修学佛法,才对生命具有长远意义。念死无常是生起皈依之心的重要基础,不可缺少。
三、念三恶道苦。三恶道的苦似乎离我们很遥远,《道次第》中说,我们与三恶道的距离只有悠悠一息。一口气不来,马上就面临三恶道。当我们作这样的思考,就会产生恐惧,就需要寻找依赖,既而生起强烈的求救之心。
这些都是皈依三宝前应有的认知,当我们以这些认知为基础,自然会对三宝生起求证求救之心。我们为什么向三宝寻求拯救?世间的人可能会以金钱、财富、地位、感情为依赖,或以其他宗教甚至鬼神为依赖。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看不清真相。我们学佛后,以智慧审视,发现这些都不足依赖,那为什么可以依赖三宝?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三宝功德,这是生起皈依之心的根本。
佛陀经常教导弟子通过忆念三宝功德来修行。我们要认识到三宝的功德,才能以佛法僧作为究竟的依赖。
认识三宝功德
关于三宝功德
一是忆念佛的功德
二是忆念法的功德
三是忆念僧的功德
念佛功德包括四方面一忆念佛身功德,二忆念佛语功德,三忆念佛意业功德,四忆念佛事业功德。本课先介绍前两种功德。
忆念佛身功德
佛身相庄严,我们常说佛陀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的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那转轮圣王是不是佛陀?《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见我,世人堕魔道,不得见如来。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和佛陀还是有质量差别。有圆满不圆满的差别。佛陀的三十二相无比圆满,无比端正,无比殊胜。我们可通过《譬喻赞》来忆念佛身功德。
忆念佛语功德
尽世界中所有有情,于一时中,各以异义而见质问。佛以一刹那心相应之慧而领摄已,即以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各领知为答自语。佛陀之所以能做到以一音答一切问,是因为佛的心行基础是便知的平台。而不是建立在念头上。我们常人心的作用是建立在念头上,而念头是狭隘的,作用有限。其实我们也具有便知的功能,只是力量薄弱,虽有若无,还需要去发现他,熟悉它,这是修行要做的。我们了解到佛陀甚深稀有功德,要思念之。佛陀出世,以他的微妙梵音演说教法,度化世间众生走出轮回的痛苦,以无量善巧转妙法轮。这些都是佛陀语业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