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挺难啃的,一直想着静下心来好好看,这过程中一直会走神,分析一下其实这个也是需要刻意训练自己专注力部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爱看的书大部分是比较好消化的,看着容易理解的没什么障碍的书,对于需要不断思考理解的书还是需要刻意训练长期而养成的习惯,这由此联想到关于舒适圈的部分,大部分的时候还是躲在舒适区里面,太闭塞了,而对于困难的部分有时会自动忽略。刻意训练,刻意思考,专注力方面是自己一直需要去克服的。
也是断断续续看完了这本书,这本是《经济学人》年度书单《叙事经济学》,罗伯特·希勒著。作者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有人说这是教授写的最不像经济学的一本书,也有人说这是教授写得最像经济学的一本书。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心理如何想成有如何推动经济波动的增长,借鉴流行病学模型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流行叙事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全新视角。
这本书很适合正在见证历史的我们的阅读,因为历史总是相似的,很多重大事件一再重现:疫情,萧条,故事,崩盘,房地产的繁荣......曾经的经验或者教训对当下或者未来都有重要的启发。比如在讨论疫情对股市影响时,希勒教授说,“我将疫情视为一个故事、一种叙事,也就是说,新冠病毒自身可以作为一个故事传播,并推动重大经济事件发生。这与1929年股市崩盘造成的恐慌心理非常类似。人们的担忧部分是有道理的、理性的,因为新冠病毒的存在是事实,但也存在不理性的部分。”
只有理解了叙事,才能真正理解经济运行背后的力量和机制,提高预判经济形势的能力,在面对重大叙事时保持独立思考而不随波逐流,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看了那么多书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最终是要养成自己独立思辨,不人云亦云,要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的架构,这个从长期的价值来说这个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本书讲到叙事几个很重要的部分,1.一组事件比单一的事件的叙事更容易打动人。瑞幸说咖啡不赚钱,但可以通过数据赚钱;乐视说电视不赚钱,但可以通过手机和造车赚钱。这是一系列的生态;2.真相不足以改变或者阻止虚假故事的传播,大众其实并不在意事实究竟是什么,关键在于某一个说法能不能打动他,这个也是人性认知过程中的偏差;3.叙事的引爆点,瑞幸和乐视都利用了民族的情绪和爱国的情怀,瑞幸说要造给中国人喝的咖啡,乐视说要造中国人自己的特斯拉,越有人情味的叙事,越能让人认同和传播。
市场营销有个概念就是占领心智,我觉得这也是每个品牌的必修课。伟大的企业都很会用叙事塑造自我发光的容器,比如耐克,苹果,可口可乐,迪士尼,香奈儿......
叙事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影响力工具,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沟通技巧,愿我们都能学习讲好故事,而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