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天下至高无上的圣人,才能达到“聪明睿知”的境界。聪是耳朵听力好,明是眼睛视力好,睿是思维敏捷,知是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能站在一个高位,俯瞰一切事物。
这样的人,胸怀广大辽阔,性情温和柔顺,才能有足够的容积去包容万物。
这样的人,奋发努力,坚定而又有持久的毅力,才能对万物有科学理性的判断。
这样的人,在举行祭祀时斋戒清洁,内心庄重,在举行祭祀时言行中和,行事正直,才能对万物表现内心的敬意。
这样的人,无论是言谈还是书写来表达思想,有条理,缜密周全,才能分辨万物的是非。
这样的人,“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是广大,博是宽广;渊是深,泉是远;这里是形容圣人的道德宽广深沉。时,应该与“学而时习之”的“时”是同一意思,拥有宽广深沉的道德,并且懂得在合适的,合宜的时候表现出来。宽广得像天空,深沉得像水潭。因此,他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没有不敬仰的;他的言语言论,人们没有不相信的;他的行为作为,人们没有不喜欢的;因此他的名声不但洋溢在中原地带,而且传播到边远的荒蛮地区。
凡是坐船,坐车能到达的地方,凡是人的力量能通往的地方,凡是天空能覆盖的地方,凡是土地能承载的地方,凡是日月能照耀的地方,凡是霜露能坠落的地方,没有不尊敬和亲爱他的。这就是说圣人的美德可以与天相配。
解读得很艰难,文字有点绕,全是罗列溢美之词,没有什么新意。有新意的是“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这个临,是从高处想低处看。只有站在高处向低处看,才能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全貌。人生也需要站在高处,看清自己身处什么环境,只有知道了身处什么环境,才能做出判断和抉择,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什么人能站在历史和人生的高处呢?聪明睿智的人。听力很好,能听到善言善语,视力很好,能看清是非黑白,知识很广博,并且还有分辨的智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站在高处,俯瞰万物。
身处底层的人,不是身份卑微,而是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利益,不能站在高处,也就无法拥有辽远的视野和宽大的格局,因此他们做事没有“预”,没有长远的计划和规划,只能走一步说一步,走一步算一步,也因此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命运动荡不安,或者随波逐流。
站在高处,对事物和命运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长远的掌控,能够通过掌握规律,对事物发展的未来有认知,对自身反应有预判,就不会轻易被外界变化而影响和操纵。
不管做不做圣人,我们都要有高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规划,目的是让命运不出现大的跌宕起伏。
平静的命运,才是最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