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段落解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的这篇结束语,采用了格言警句的形式。前三句讲人生的主旨,后两句讲治世的要义。

        老子在段落开头提出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三对范畴,实际上讲得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

        众所周知,皇帝作为古代最高统治者,是有权力干涉史料记载的。且据史料记载,自汉朝以后,就有皇帝修改史料,美化皇帝形象的迹象。根据唐朝野史记载,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或多或少有美化皇帝的嫌疑。野史的真假有待考证,但凡事必出有因。唐太宗曾为了保身,不得已在宣武门杀掉自己的哥哥与弟弟。这些迹象表明,唐太宗并非完美之人。谁都喜欢听漂亮话,唐太宗也不例外。但他深知,前朝灭亡的原因正是隋炀帝听信奸人美言。所以,每当魏征谏言之时,他都会去接受。真实的话语可能并不好听,但好听的话不一定真实。在生活中,如果有幸遇到向你说真话的人,要去用心听。

        鬼谷纵横,驰骋天下。鬼谷子,因居于鬼谷,擅长百家之术而闻名天下。曾有传言,得纵横者可得天下。研究秦史,可以发现,秦得以横扫六国,实现大一统,张仪功不可没。提到张仪,必想到苏秦;提及孙膑,必引出庞涓。他们都是鬼谷子的杰出弟子,苏秦合纵抗秦,张仪连横破纵。他们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张仪善辩,苏秦务实。他们两个人虽然都是能言善辩的谋略家,他们无一不把各自君主带入战火之中。战火连绵,国破家亡。虽然有万卷诗书于腹中,但又有何用?真正善良的人,应该让人民有饭可吃,有房可住。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思之良久,不知其中深意。若君知之,与吾勉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做父母的一起聊天,聊得最多自然是孩子,普遍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父母说多了,叛逆;父母不说,又担心他学...
    四叶草看世界阅读 479评论 1 5
  • 小时候(…当然是指初中高中大学这些还在读书的时候统称小时候)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都会写日记,内心戏很足却又手残画不...
    摄影师Mn阅读 495评论 4 3
  • 感恩大楼的办公环境优美,温暖如春,又干净卫生。 感恩小月儿今天的胳膊好多了。看她又活蹦乱跳,心里非常的舒畅。感恩她...
    武丹yoyo阅读 142评论 0 2
  • -1- 在见到学长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没有刘海的男生也能这么好看。 “小七快看,信息系大才子,第二届星火杯最佳辩手...
    流光涟影阅读 6,555评论 323 172
  • 总是想太多 却做的太少 总是给的太多 却收获很少 总是记得太多 却用的很少 总是吃的太多 却消化很少 总是睡的太多...
    布老头和他的家人们阅读 2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