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朝圣》里面有这样一个片段,哈罗德行走的第十二天,那时他其实已经想放弃了,加上下大雨,身体也因为长时间的行走出现了问题,回忆中的痛苦画面也押着他缓不过气来,在晕倒的那一刻遇到了一个实习医生玛蒂娜,他一开始是拒绝她的帮助,内心各种纠结和恐慌,最后还是在玛蒂娜的坚持下接受了她的好意,然而这却给他带来了新生。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理解哈罗德的这个行为,但至少我是理解的,至少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被教育说不要随便麻烦别人,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会选择自己解决的。而这个行为背后其实是有恐惧的,一个原因是担心别人不会帮助你,另一个原因是害怕跟别人有关系。
先说第一原因,很好理解,如果被拒绝了会觉得很没有面子,觉得这样会让人看不起,甚至会觉得这样显得自己很笨等等,而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不够接纳自己,总认为自己不够好。
而第二个原因是怕跟人建立联系。这样的人其实还是很常见的,因为建立关系和维系关系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我记得有个小伙伴也描述过他的内心想法:“我因为这件事找他帮忙了,他帮了我,下次他找我帮忙我是不是就不能推脱了,但是我和他的关系好像没有那么好,而我也不是很想跟他有什么关系,因为我只想和我同频的人建立关系”。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如果我们只和自己同频的人在一起,那么我们的生活圈子永远只有那么一小块。他会担心与人建立关系,恐惧的根本就是他不相信自己可以融入社会,严重一点的就会是我们常说的“社恐”。
故事中的哈罗德就是一个“社恐”的人,他没有什么朋友,生活也很枯燥无趣,他也拒绝跟人沟通,即使碰到熟人也会假装打电话躲开。他感觉不到幸福,他困在了自己的世界,幸运的是他的朝圣之路让他慢慢的学会了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也许有些人会说,呆在自己的世界不好吗?人本来就是孤独的啊。没有错,人本来就是孤独的,但既然如此为何不相互取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