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5班开讲了一堂《管中窥豹――从众车夫命运探究祥子命运悲剧的根源》名著阅读专题课。
这次教学设计的最初目的是想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想通过拉车这一行业把整部小说串联起来。但后来考虑到内容容量有些大,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设计时又把范围缩小到与拉车这一行业有直接关联的几个人物身上。目标直接定为:探究祥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目标确定后,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梳理相关人物,分析人物命运,圈点勾画祥子的“与众不同”,探究祥子命运悲剧根源。仔细审视我的教学设计,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可行和实用的。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我提前让孩子们认真阅读了名著《骆驼祥子》。
本以为万事俱备,就等我这阵东风吹起孩子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当我信心满满地去上这堂课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设想很丰满,但课堂现状很骨感。整堂课下来虽然内容按照预先设定完成了,但效果却与预想的情况有很大出入。
首先,从孩子们的表情和答题情况来看,孩子们对名著的熟识程度还不够,对于小说中人物的故事情节虽然能谈上一二,但都停留在粗略的了解层面;其次,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述故事情节的能力还很不足。相对简单的人物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述。这也暴露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积累较少的现状;再次,整堂课,课堂气氛略显沉闷。这主要是由于我在课堂上忽略了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通过这堂课,我明白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立足于孩子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现状,都会变成低效或者无效;再美的教学设想如果缺少了教学评价,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和毫无生气。
今天这堂课,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会不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