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命的再次升华
上周末参加了龚意老师带领的自然创意工作坊,头脑中时不时总闪现出那温润、妙趣横生的木作作品,比如:利用天然木纹肌理创作的“鱼”,海豚,随型创作的不同状态的“人”,以及形态各异的物件。
在进入正式课程中老师先让我们去观察桌上的木作作品。随后在几个伙伴的陆续分享中,让我们解读到它背后所发生的故事,从创作者和欣赏者不同的视角而言,又有了新的升华!
比如:老师讲到当年他居住的院子的几棵大树,后来被房东砍掉,以及后来他在创作过程中,懊恼为什么当时没有阻止呢;还有惟妙惟肖的“一片西瓜”上面的三个虫洞,以此引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典故。接下来对于作品引申而来的是对植物和材料的观察,在选取木材和判断树木生长形态特征,对创作者来说要非常清晰,这也是创作中重要的考量。
从观察这一点来说之于老师或其他成人非常重要,这也是歌德观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启发性认知!
1. 由外在物质的观察而进入内在的观察
2. 深入去感受事物整体存在与周围的关系, 对我们和世界的影响 ,局部~整体 静态~动态
不论从事哪个职业,居于观察,并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言行,以合适的姿态呈现在他人面前,但这并不是刻意的讨好,而是一个人清楚知道自己的界限、原则,并能够认知到他人行为背后的种种,而后生发出的理解、敬畏。一个原则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这一点适用于大人和孩子,正如上所说,成长就是不断的调整我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二. 创作中意志、情感、思考的发展
动手环节大家总是很期待的,我们挑选母片,确定基调后,开始选材、配对,这些都是有个基本的原则:首先的打磨程度,其次是作品要有整体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你想象的空间,大家兴致勃勃的投入工作中。
午餐时间、甚至中午我都不愿意休息,担心打断这份专注和突来的灵感,在细细的打磨和构思过程,唯有经验过,才能品味到内心那份和自己链接的美妙!就如老师的课程的核心理念:向上是道法自然,中间平衡部分是通过创作呈现,创作中又要求你对材料的合理、巧妙的运用掌控,向下就是创作的成果,包括器物、思想(艺术)、关注、自我的创造,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头、心、手部分的发展。
三.植物的智慧
转天的亲子创意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通过展示实物,又从我们熟知的蒲公英、摩萝、苍耳观察,及体验它们的传播方式。然后是枣树刺、花椒刺、皂角刺和苍耳刺有何不同,并引出应用广泛的字母贴。接着大家观察并触摸棉花,棉花如何搓成棉线、棉线通过纺织变成棉纱;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中引申出~经纬线,如何发现植物和自己身上的“经纬编”和“螺旋”,随后我们看到棕榈、竹笋包衣和丝瓜瓤上面的经纬秘密。
整个过程令人惊艳,原来自然界中我们司空见惯的植物是那么的有智慧,平时不曾留意这些元素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 木作中意志的发展
顺着老师的思路好像更清晰了他课程的理念设计,对于我们来说不论木工材料还是手工、园艺范畴,都有一个姿态的呈现,这个姿态就是老师预先的一个计划、方案,要清楚的知道你工作所面对的是哪个阶段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参与进来;再次是进入材料的环节,并不是要求孩子去创造出什么,而是帮助他/她发展出能力,如:在木工这项工作中的打磨、锯、手动钻孔,以及正确的使用简单工具,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当我们在独自进行木工工作时,可以从上下两个方向看,就如前面赘述过的观察方法,可以运用各种感觉,通过观察并检视自己创作的东西,不要想着要产生影响,但我们大概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我们意志力的一种动力,由此而产生并采取行动。所以木工和跳舞、演奏乐器一样可以发展我们的意志力,因为四肢是意志力的器官和载体。
2019.4.21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