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时候,思绪万千。人的心思是最难懂,也是最灵活的,一下子,从这个点跳到另处一个点,感兴趣了,便从这个点深入,思维开始无尽散发,自己知道是在想事情,他人看来不过是发呆而已。
我向来是易如此,一旦沉迷,便听不见外界任何声响,也因此,惹朋友不开心好几次。长了几回教训,下次却依旧。那种似“入定”的感觉,也不轻易受自己控制呀,想来每次这种时候,一定都是触碰到当下自己感兴趣的点才由思维发散吧。
读汪曾祺先生的书,最是如此,先生写口味,便想自家厨房“酸甜苦辣“是否俱全,想着醋是不是老陈醋,若不是,下次去超市买上一瓶做个凉拌菜,放上一两勺。又想陈醋酸味浓厚,不如白醋味浅色淡,还不影响食材本身色泽,还有米醋,味偏酸甜,用来做凉拌菜才是最适合不过,陈醋用来做泡菜或热菜还是更好一点。这样想着,口水便不自觉分泌出来,倒是比“望梅止渴”还有用。
提到泡菜,脑海里又显现出萝卜,白白胖胖的萝卜,缨子绿的喜人。把它切成薄片加盐、加糖,放一两个小时,去去生气,再加陈醋,生抽、小米辣,蒜片,密封进玻璃罐里,放上一夜在冰箱,第二天吃来,酸辣开胃,口感清脆,特别下饭!
不能再想,不能再想,再想后面就是源源不断的食物,让人想立刻放下书去厨房捣鼓一番。
人家看书呀,是一心一意看书,我看书是一面看书,一面“发呆”;一面“发呆”,一面看书。以前没有这个习惯,看一本书匆匆略过,囫囵吞枣似的,也不知是什么滋味。现在看书是慢了下来,看完一本书却不知会咀嚼多少次其他的事情。也不知是好是坏了。
原是在看丁立梅的《愿你每天春暖花开》,想到自己以后理想的生活状态,才下笔开始写,写着写着就偏离了原本的轨道,现下回想,也没有原本想抒发的情绪了。那一时的想法若没有即刻捕捉到,便会与之失之交臂。几年前为了捕捉情绪,还专门备了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偶尔翻看回顾,也觉得挺有趣。找出来几条看一下:
1.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需要12个小时。
2.在春天的时候,买一些花的种子撒出去,
3.慈善: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4.不要让需要你的人觉得你太好,而要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5.如何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做锻炼?
6.有勇气!有自信!
7.民用图书馆—不收费。
……
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片段式的想法,也仅仅是书写了下来,里面记录的想做的事情,想看的电影、书籍,好些也并未完成。不过看着那些片段,反而为自己慢慢梳理出了方向。那不经意间感兴趣的点,流露出的想法,细细汇总下来,几年间原都是相同的类别。
想做一个温暖的人;想从事养老护理行业;想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有书,有草,有喜欢的器具;最想有一间厨房,为朋友家人,为自己烹饪美食。
朋友说我对生活的设想总是充满了理想化,今天和好友聊天,她说“如果不进入社会,这样的生活,简单,平淡,幸福也挺好。”
从校园到进入社会,就像一条深深地沟壑,把从前理想激情的自己分割掉,成为一个为了生存而生存的人。真的会是如此吗?生活或许确实令人沉重,但也总有些令人温暖的时刻。总有人身处沟壑,也不忘仰望星空。
“理想化”“现实”这两个词汇也并不是绝对的对立面。
我的心若是追求简单而温暖,生活又怎会困苦不堪呢。再贫瘠的土地,心怀希望的人也能种出一簇绿意来,唯愿初心不改。
写在末尾:
清早去田间散步,掐了几朵荠菜花,细碎洁白的花瓣,惹人怜爱。又折了几支干枯的狗尾巴草,随风摇摇曳曳。嫂子摘了自家嫩黄的油菜花送我,简简单单扎成花束,带着初春的气息。
惊蛰已过,国内的疫情也陆陆续续进入末尾,赶在这春季里,大家逐渐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万物开始复苏,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上向好的方向发展。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已经在慢慢交还给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