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是***初中的一名教师,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并让它做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
从小想做老师的我在2009年通过招教来到***中学,扎根乡村教育十年。至今我依然记得刚来到学校的情景,前几天,住房问题没有解决,我抱着刚满百天的孩子奔波了一周。后来,在中心校和学校的关心和协调下,分到了一间住房,在学校西边的三楼,生活用水洗刷都要跑一楼,非常不方便。每天晚上房顶就会掉土,下雨时漏雨,不停地挪床。刚开学时还有蛐蛐来光顾我的住处,冬天寒风把我的脸我的手冻裂。
那时我在想,这样的环境还不如我上初中时,我还要继续呆在这里吗?尤其是有同事走时,我就会摇摆不定。可是每当我想退却时,看看教室里学生们的笑脸和渴求知识的眼神,我的心就软了。我还是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十年。
在这十年里,我尽职尽责,对学生关心爱护,做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不仅基础扎实,而且对教育事业更是充满了爱心,在我所教的班级内,经常会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生是老师心目中的骄傲。
2013年,我任七年级班主任,当时班里有一名叫小佩的女孩,她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癖,花钱大手大脚,而且有早恋行为。她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时地对她进行了一次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小佩这种性格行成的原因原来与她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从小父母离异,小佩判给妈妈抚养。妈妈后来再婚,又有了小弟弟小妹妹,所以小佩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在后来亲爸爸出现并一再纵容她的情况下,小佩养成了这样的性格。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因为小佩缺少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去关照小佩,向其他同学讲她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孝顺,树立她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在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给她补习功课,教给她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早恋这方面我循循善诱,并不意味责怪她,帮她分析现状,讲道理和早恋不好的影响的例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佩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她后来自己主动和男孩子分手了。正是因为这件事,学生和家长对我好评如潮,更加信任和拥护。
渊博的知识,赤诚的爱心是每位老师必备的素质,但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更拥有着良好的耐心和宽容心。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善于疏导和教育,同时还要善于关心和热爱学生。关爱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内心。我还记得我教过一名让所有任课老师头疼家长头疼的孩子小艺,有一次,有一学生来告状说小艺打架,我把小艺叫到办公室,开始他以为我一上来准会批评他,昂着头不屑一顾的样子。我笑着说先说说情况吧,他明显吃了一惊,不相信的看着我,我对他点点头。他不好意思地说了起来,原来是他们是好朋友,玩闹时打恼了,失了分寸。我给他俩讲了讲道理,让他们拥抱彼此,俩人又和好了。自此小艺改变了很多,成了我得力的小助手。所以,我们用心和孩子们沟通,他们会以心来回报我们的。
在工作第一年时,我遇到了一个特别懂事的女孩子,她家庭贫困,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她在学校餐厅帮忙,回报是免去伙食费。但是这样很影响她的学习,我知道后,找到她让她不要再去餐厅帮忙,安心学习,以后来我这里吃饭。她怕麻烦我,开始不同意,我一再劝说,她才答应。她在我这里吃住了大半年。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现在,大学毕业的她和我亲近如姐妹。好心总是有回报的,在我的小孩在一岁多时,没人带孩子,我急得团团转,女孩子的妈妈知道后,自告奋勇帮我带了半年孩子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任教十年来,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和业务水平更是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而且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每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我所辅导的学生总是取得第一名,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其中有位叫真真的女生,本来不善演讲,但很想参与。我给她了机会并认真辅导她,结果那次她拿到了第一名,她感激的对我说,是我给了她信心,让她知道了原来自己是可以的,她还决定以后要学习主持播音的专业。
学生的进步和收获是对我付出的最大鼓励。2016年在县第六届中小学师生传统文化诵读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指导的《一剪梅》被评为县级二等奖。虽然没有拿到一等奖,有点遗憾,但我和学生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和县城中学的差距。在排练的一个月里,从选篇目到下载配乐,再到编舞(在乡村,找会跳舞的孩子真是不容易)排练,以及后来的表演服装和化妆,全是我一人“独揽”,如果不是这次经历,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这么“能干”。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能力、赤诚的爱心;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甘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无私精神。
每一学期开学,我都会在我的教案上写下这样的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愿做这棵树,这朵花,这个灵魂,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这一片乡村的校园里,也许很微小,但执着且坚定。
这是一篇基层教育工作者一项选拔活动的材料,拿来简书和大家分享,也算是对我十年工作的一个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