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群里和小伙伴们聊天(对,自从发现聊天可以激发写作灵感、搜集写作素材之后,我每天都要去群里晃荡一下,刷一下存在感),有一个小伙伴向群里的其他人求助:分红型保险究竟要不要买?
各路吃瓜群众纷纷参与讨论,给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比如:
1.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究竟是要保障还是理财;
2.如果是想通过保险来投资,那可以了解一下分红型保险的收益,如果自己投资能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3.分红型保险的分红部分并不是保证的,分红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条款;
等等等等。
然后小伙伴特别为难的说了一句:这款保险是亲戚推荐的,不买好像不太好意思。
原来,这才是他纠结的关键。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挺熟悉的?类似的话还有:
“这款产品我某某亲戚也买了,她说特别好,学姐你说我是不是也要买啊?”
“这个平台我朋友也投了,保证没问题,他都赚了不少钱了呢!”
“哎呀,这个项目是我亲戚/朋友推荐的,他总不能坑自己人吧!”
“我朋友/亲戚是做保险的,天天在微信上给我推荐他们公司今年的一款保险产品,说性价比特别好,不仅有保障,还能年年分红,感觉很划算的样子!”
在这些场景里,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金融产品的推荐人都是熟人,拥有熟人的信任背书。在这种信任背书的作用下,我们常常会做出投资某个产品或者购买某个产品的决策,这个决策基于以下心理:
1.朋友一场/亲戚一场,他总不可能坑我吧,再说他都投了,肯定是能赚到钱的;
2.哎呀,虽然我也不太明白这个保险是怎么回事,但是人家都说了好多次了,不买好像真的不好意思,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唉,还是买了吧,反正也没什么坏处。
但是,在我看来,做出任何一个靠谱的投资决策,都应该采取以下两个方法的其中一种:
第一种——基于投资者本身对这个投资品的了解和认识,除非你本身对这个投资品足够了解、也知道该如何投资、在投资的过程中如何管理风险,那你做出的投资决策才有可能是靠谱的。不过这里一定要强调一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每次决策都正确,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认真对待、靠常识、逻辑来投资能够提高我们赚钱的概率;
第二种——知道自己不懂,那至少知道谁懂,并且能够找到懂的人帮自己投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不懂投资股票,但是如果你认识彼得林奇这位伟大的基金经理,买入他管理的基金,让他帮你投资,也一样能赚得很开心。
这两种方法,其实都需要学习,第二种也不比第一种轻松多少,毕竟这个市场上号称自己牛逼的人太多,不仔细分辨,你都不知道有些人其实是傻逼。
而靠着亲戚朋友的推荐来投资,其实是最偷懒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坏处在于:
1.他可能是真心觉得这个项目/投资品好,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个项目/投资品是否适合你,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的投资其实风险极大。记得看过一个案例,有个人把钱投到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理由仅仅是他的朋友在这个平台工作,结果平台的老板携款潜逃了,连他的朋友都不知道。(耳边莫名响起那首魔性的歌曲:王八蛋老板黄鹤楼带着小姨子跑路了,跑路了~)
2.如果因为朋友/亲戚的推荐,在投资的过程中亏损、或者是买到了不合适的保险产品,怎么办?这份损失谁来承担?真的亏了钱,心里肯定是难受的,但是又不能说什么,只能自己默默的憋成内伤;买到不合适的保险也是一样,退保吧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留着吧又觉得不划算,两个字:心累!
更重要的是,你失去了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任的机会,而这份能力,从长远来看,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
所以,学习理财的过程中,千万别因为“感情”这两个字盲目做决定,每一个决定,都应该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