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运输
近几年来,传统物流行业里,干线运输和网络型平台公司变化最大。
干线运输:托运部à货运公司à物流公司à三方物流--------这是十多年的发展路径。08年以后,传统的物流公司面临转型,08---15年,见证干线物流公司的转型,从托运部,信息部,到专线物流公司,再到倒闭,收购吞并,现在留下来的不到30%。
去年,很多传统的物流公司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走,干线运输不知道怎么转型?公路和铁路运输怎么转型,要不要与物联网并轨,进行改造,提供给客户和市场更满意的产品?
干线运输的建议是,在某一区域内做成铁路运输强势品牌。因为近两年开通了高铁快运,目前除了少数几家之外,很少有民营企业进驻,中国高铁如果能用起来,将会是铁路货运改革最大的成果,因为铁路运输具有很强的优势,定时,定点,定区段等,如果能市场化的话会带来很多的改变。
公路快运
公路快运近两年来竞争非常惨烈,已经把行业拖到了最底部,因为现在各项成本运营、运力、人工成本都是透明的,因此利润空间很有限,能否做成小霸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传统物流公司要想跟物联网接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其思想观念,市场地位等都是很陈旧的,要对生态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定位,大家对区域小霸王应该了解得比较多,比如湖北的大道,是非常成功的典范,不仅干线,也把湖北的支线做的很透彻,市场份额非常高,大道在湖北有点类似于德邦,能否转型成功成这样的企业可能比较难。这需要团队、市场分析、领导人的能力,这些年要做的人不少,但是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一到两年的话,是很难做到的,我想接下来的一两年会有各个企业在各个地方出现。
西南地区公路快运如何转型?在西南地区,整个改造还没有像沿海这么惨烈,互联网+还没有进行改造,部分也在试水,这部分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做战略,有三种选择:1)拥抱互联网;2)等着被收购;3)等其他人做了,跟着做;
城配
目前,传统的城配都是比较守旧的,电商的要求非常高,城市的交通限行也越来越严峻,怎么样降低物流成本,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课题。城配是物流的一个细分板块,电商经济发展以来,传统的城配很难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现在阿里,京东,苏宁等也都在建立自己的城配体系,这对中小型城配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契机,海量的需要导致他们可能需要第三方。唯杰,他们的市场定位在于全网型的专业服务,现在他们为厦门的餐饮、咖啡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他们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觉得可以进行全网推广。常温,冷链,仓储,配送是唯杰的核心,并做B端客户,目前同质类的企业很少,现在他们把运营这一块做的很扎实,每一个板块都是扎扎实实在做,我想在将来一两年的时间,唯杰会把市场理念,经营理念进行推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零担运输
零担运输目前的规模小,德邦占据20%的份额,其余的由小散乱差的公司构成,国内的TMS公司全国有1000多家,最大的是蓝桥,但全国排名靠前的这几个TMS连3%的市场都不到。目前零担运输企业中,50%-60%的都没有TMS,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信息流和物流的脱节,现在TMS还没有公司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即使有也是形式上的,现在基本上是用印刷的票据写的运单,如果我们能实现一票到底的话,一天省下的钱也有上亿了。信息化缺少,会让企业跑路的时候找不到数据,信息化是物流行业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标准化流程
现在据说中国有八十万家专线物流,就有八十万种经营模式,现在,标准化现在连标准都没有,如果能进行流程标准化管理,那么对于行业来说会有很大的成本节省。一条线路600多公里,以前是300多块,现在能做到160多块。
代收货款
代收货款是专线运输的增值服务,对于客户来说是比较方便的,早些年大家经商会有一些诚信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因为代收货款业务而解决了很多。
专线物流进入微利时代之后,现在代收货款形成了资金链,大家想要钱生钱,把资金用出去,从去年开始,小微企业运营开始出现下滑,现在跑路的企业都是没有钱的,抓回来的除了判刑没啥事。现在我们开始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钱已经融入物流公司的资金链里面,如果用太过于激烈,那么可能会有很多物流公司倒闭,之后很多小微商贸企业可能就会比较困难,因此是一个群体事件。从今年元旦之后,开始进行调研,用了近7,8个月时间给出了代收货款的报告,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是非常惊讶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问题,因为这个是散落在几十万家的专线物流里面,有些物流公司帮客户代收手续费,有一部分可以做一些高利贷等,一旦产生收益的话,就会影响到实体物流运输,现在有一些企业在用代收货款在赚钱。在恶性竞争的时候很多非法手段都用上,比如海口银行,因为集中挤兑,所以银行黄了。经过调查,我们的团队得出来一个问题:没有标准。因为代收货款的归还日期现在没有定。
传统物流行业,应该注意哪些?有一些坑会在哪呢?
运费。比如说你跟司机打交道,如果你在第三方物流公司,要跟司机打交道,那么有运费有货到付款,发货就付款等,还有回单月结,部分运费先给,货到再给,另外还有扣付。如果你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搞错,因此要以单据上的为准。
201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