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别人发言时,思路清晰,非常有条理,而且一语中的,心里想:我也可以吧。然而,一发言,完了……
【具体表现】 针对会议的议题或者问题,能下意识去思考,但是思绪繁杂、凌乱、无序,具体表达时大脑会间隙性停工,造成表达的不顺畅与卡壳。
明明刚刚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在飘,怎么就卡住了。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自己都觉得懊恼,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听着就好了。
可是,心里还不是太甘愿去做一个只有耳朵没有嘴巴的人,该发言为什么不发言呢:不说出来,又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虽然只想了一些想法只是在脑子里冒出个头,并没有完全捋顺。
【症结分析】 思考力不足,惯于散沙式的思考,缺乏聚沙成塔的思维能力。
【我的应对】——写下来
开会时,我喜欢拿一张浅黄或浅蓝色的A4纸,把听到的问题写在上面,再用彩色笔把问题中的关键词着重圈出。然后聚焦关键词,将脑中立刻涌现出来的一些思绪写下来,然后通过快速默读,再进行语言调整和内容增加。初期是逐字逐句,练习一段时间后,情况有所好转。接下来再改用写关键词的方法来提示自己,理顺思路,然后心里默说是否过关。
写下来,更容易聚焦问题,聚焦当下的思路,让思考不再杂乱无章,语言表达时更加能切中肯綮。
经过若干次的刻意练习后,这种写列思考提纲的方式促进我的思考力不断提升,让我在表达时更能掐准点,更能畅所欲言。
【延伸应用】
1.文章撰写
一张横放的浅色A4纸上,写下标题,然后画出关键词,通过关键词顺导出一步一步的思路:一级标题,二级条框……写文的提纲很快梳理出来,再逐步进行丰润充实。
回顾自己的多篇获奖文章,都是通过这一方法快速写出来的。有了这一方法,写文章不是一件难事。
2.专业学习
看专业书时基本都是需要背下来,这时候我喜欢看完后用问题的方式把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列出来,然后根据问题再回问自己,心里默过一遍,然后根据回答写下关键词。几个章节结束后,再回顾,一步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记忆。每晚睡觉前,我习惯于将所有前面的内容进行复盘。
这一方法帮助我在职称评定笔试时取得了高分。
而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同样用写问题的方式对一些教育实践中内容进行梳理。几十页纸张,每页一个问题,“1.2.3.……”,帮助我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平时纠结或者虽有思考或经验还不够系统的地方理得更顺了。厚厚一沓的A4纸,见证了我学习的过程,帮助我进行复盘。
这一套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让我学习变得更高效高质。
3.纠结与瓶颈
遇到纠结的问题,不管是学习工作方面,还是其他方面,我都喜欢把它写下来,然后通过一个一个问题来追问自己,发现内心中深藏的想法,然后再来找对策。
……
【对照与发现】
一直以来都在用这么一套方法,今天才知道原来这叫“零秒思考”,当然自己摸索出来的还不够成熟。对照赤羽雄二先生提出来的“应用步骤”“进阶技巧”“方法原理”,我发现自己在使用方法时,往往都是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某一阶段的问题,缺少长期成长的连续性积累。深度挖掘也有局限,缺乏更进一步的思考,总是着眼当下,不足在于未能放眼未来。
一路走过来,其实我们并不缺少方法,缺少的是对方法运用的纵深性和长远性。
提升思考力这件事,真的不必担心,方法原理都很接地气,关键在于要能坚持,通过量的累积达到质的飞跃。
有了思考力的支撑,不必担心发言的卡壳。我可以,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