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山佳,山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崔的拆字,山佳崔,第二个意思来自于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代表了我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我的“三个标签”
1、生活中是一个二宝妈和家庭煮妇,工作中是一名亲子阅读推广人,阅美讲师,践行亲子阅读以及深耕亲子阅读领域五年之久。
2、一年中举办大大小小讲座二十多场,影响数百个家庭爱上亲子阅读。
3、因为自己很喜欢亲子阅读,被绘本故事深深吸引,所以一路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听各种专家讲座,看书钻研,一路跌跌撞撞到今天也可以拿出自己感兴趣的绘本跟大家侃侃而谈了,虽然平时自己喜欢阅读,可是工作关系自己平时看的图画书比较多,一些成人书籍总是看得很慢,认识拆书帮之后呢,才有那种打通认知的感觉,发自内心地感叹“哇,原来书可以这样读!”,觉得这样的阅读很高效,也想通过的阅读来解决自己成长和孩子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之后也想在这两方面有所精进和突破。
我想大家之前可能在平时的阅读当中也遇到跟我一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想看书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看书,第二个问题就是除了我们没有时间看书之外呢,还看不懂,记不住,看完之后合上书,不知道自己看了点啥,第三个问题呢就是看不下去,拿起一本书,却半途而废,买了很多书都束之高阁,面对书架上的库存心存愧疚。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困惑,我推荐您了解一下拆书帮和拆书法。
一、什么是拆书帮和拆书法呢?
拆书法呢,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非常适用于成人的学习,因为成人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为主的,拆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定要联系学习者的经验,解决学习者的问题,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拆书法有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也就是我们有的朋友参加过的RIA便签学习法,三个字母分别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R是我们看的书中的原文片段
I是我们自己对于这段原文的理解
A分为A1和A2
A1便签帮助我们反思过往经验
A2便签帮助我们通过对原文片段的深入思考从而规划未来应用,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以致用。
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二是由拆书家带领的RIA现场的学习,就是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的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那拆书帮又是什么呢?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它的具体形式就是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它是一个公益性的青年学习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下面我们就用RIA便签法一起学习一个小片段。我们通过这个片段来认识什么是RIA便签学习法。我今天选的拆页呢,是选自《能力陷阱》一书中的片段“一个好故事所应具备的要素”
R原文《一个好故事所应具备的要素》
从《安提戈涅》(Antigone)到《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再到《星球大战》(Star Wars),所有好的故事都遵循着开始—高潮—结尾这样的结构和以下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
主角:听众需要一个关注点,所以故事中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经历能让听众感同身受。
催化剂:故事一开始时,催化剂是促使主角开始行动的一些事。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中,所以一些重要的事总是处在危急关头,这时就需要主角来解除危机。
痛苦与磨难:在故事中间的高潮部分,重重阻碍让主角产生迷茫的情绪,让他面临斗争和难题,从而主角会发生一些本质上的改变。例如,在《奥德赛》(Odyssey)中,主角在远离家乡的荒野中漂泊游荡,其间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塑造了他坚强勇敢的性格。
转折点与决心:在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之后主角的想法或是做事方法都会发生改变。最终,主角可能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也有可能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你的信仰是什么?你是如何产生这样的信仰的?答案都在你的故事里:你的成长过程,那些塑造你性格的经历,需要从容应对的挑战时刻以及给你重要教训的失败经历。
I便签: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好故事只要有“开始—高潮—结尾”的结构就是一个合格完整的好故事,其实远远是不够的,原文片段中告诉我们好故事,还要有四个基本要素:要有主角,要有事件发生的催化剂,主角要经历一定的痛苦磨难,有转折点,最终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结尾才足以打动听众。
那为什么我们非要讲一个故事来陈述观点呢?其实呢,一个好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引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听众被故事吸引,我们的观点更容易被听众接受或记住,故事也能帮助我们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让表达更高效。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讲一个好故事呢,比如我们在写一篇文章时,演讲时,写影评,写书评时,以及各种需要用故事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来看看我们要怎么做,首先要有故事的基本结构,开始,高潮和结尾,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想让你的故事引人入胜,引起共鸣,还要符合四个基本要素。
1、主角。让听众感同身受。
2、催化剂。一定要有一个重要的事件,故事的主角在紧急关头解除危机。
3、痛苦与磨难。故事中的人和事,对主角形成冲击,有冲突事件让主角面对斗争。
4、转折点。故事出现一个转折,让主角想法和做法都有很大的改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之前的一次合伙人沙龙,沙龙的目的是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亲子阅读,当时我讲也了我的创业故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故事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们,记得我只是讲自己是谁,因为喜欢亲子阅读而选择了这个行业,目前开了几家图书馆,我们的创业群体都是妈妈们,希望更多的妈妈们加入我们。整个过程平铺直叙,过程没有出错,当然也没有出彩,所以沙龙现场并没有招募到同频的合伙人。
反思:自己当时并不懂得巧用故事对于一场沙龙的重要意义,虽然讲了自己的故事,故事却不足以打动听众,从故事的基本结构来看也不够,因为没有设计高潮,更不符合故事的四要素,过程中没有催化剂,没有讲出来自己创业中的痛苦和磨难,更没有转折点,因此没有引起听众共鸣,收效甚微。
既然学了拆书法,当然要拆为己用,我要怎样学以致用,让所学指导我的行为呢?
首先制定一个小目标:
我准备明天在微信群里,用故事的结构和基本要素在微信群里解读一本绘本《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现在我先给大家讲一下,大家帮我来分析一下是否符合故事四要素。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绘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这个绘本故事呢,画风非常简单清新,但是它的寓意非常深刻。
1、主角
故事的主人公它是一只小绿鼠,从它的名字来看,我们就知道它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老鼠,一般的小老鼠都是灰色的,而他呢,却是一只绿色的老鼠,由于它的与众不同,也给它带来了麻烦,小绿鼠在老鼠的世界中并不受欢迎,大家都排斥她,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2、痛苦与磨难。
小绿鼠面对交友的压力,带着对生命的思考决心出发去找朋友,当然,故事的主角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小绿鼠也迎来了它的痛苦和磨难,它的寻友之旅也并不顺畅,小绿鼠先后遇到了与它有着相同颜色的蚂蚱,青蛙,变色龙,想跟他们交朋友,但是呢,却屡屡遭到拒绝。可想而知小绿鼠的心情简直是糟透了。小绿鼠,小小的身影,在茫茫的草地中显得那么渺小,面对交友的失败,小绿鼠从心内心发出了呐喊,我真的是受够了。
3、催化剂。
故事总是会给人带来希望,小绿鼠在绿绿的草丛当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摘下了草地里的一朵红花,收拾心情,继续出发找朋友。就这样呢,一头绿色的大象出现了,大象的出现呢就是故事的催化剂,引领故事进入了高潮部分,小绿鼠和大象体型差异那么大,生活习性也不一样,而且之前小绿鼠好几次想找跟它颜色相同的伙伴做朋友屡屡失败,这次能成功吗?小绿鼠面对绿色的庞大大象,弱弱的问,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没想到大象竟然小声的回答:“我愿意”!那我们也可以想象出来,小绿鼠是多么的开心,小绿鼠终于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找到了朋友。
4、转折点。
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就太平淡了,接下来呢,故事就出了一个真正的转折,小绿鼠和绿色的大象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依的坐在一起,静静的享受友谊带来的美好,没想到小绿鼠回头一看,咦?绿色的大象竟然变成了灰色的!原来啊,大象是一头胆小的大象,一紧张才会变绿,跟小绿鼠成为好朋友以后呢?他不紧张了,又变回了原来的自己,这下小绿鼠不解了,这个时候呢,也给我们的小读者们带来的反思,大象和小绿鼠似乎没有相似之处,颜色不同,体型也差很多,生活习性更是不相同,那么到底是什么的力量让他们成为好朋友呢?这正是故事的精妙所在,引起读者与主人公的共鸣,带给读者不同的思考,最后呢,两个好朋友四目相对,发自内心的感叹,“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我想看到这里的小读者们也会从内心里面发出一声赞叹,“有朋友的感觉真好”!
我想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当读者读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总是能从经典中学会思考,我们给孩子种下故事的种子,孩子在之后遇到交友障碍时,我想也许会想起故事中的小绿鼠对友谊的渴求与执着,也会跟着故事学会思考,小读者在书中看到了故事,更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日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能会从多层次的去思考,不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看待问题。
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试着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试用一下,也许你下次遇到需要讲一个故事来表达观点的时候,这个小方法可以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