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灵感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佳节,长街游人如织,宝马香车,鱼龙舞动,迤逦十里繁华。
她执一盏荷花灯,绯色裙裾随着轻盈步履荡漾,绽开一地细碎灯影。
不远处的灯笼摊前围了许多人猜灯谜,人声喧闹。亦有两三清俊书生轻摇着手中折扇路过,留下一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便欣然离去,不知惊扰了谁家芳心。
她停在灯笼摊前,众人正苦思冥想老板给出的谜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谜底是两句诗。
摊主衣着打扮不似寻常百姓,摊上的灯笼也个个精致。摊主说,今日他也附庸风雅一回,谁能猜出这个谜底,便赠与那人一盏特制的走马灯。
作为奖品的走马灯悬挂在最显眼的地方,灯壁有四面,上面画着四时美景:春日桃花灼灼,夏日荷花婀娜,秋日枫叶似火,冬日白梅高洁。灯亮时,可见四季在眼前变换,美哉妙哉。
她旁边一个女子拽着身边年轻男子的衣袖,一脸热切地表达自己想要这盏走马灯的渴望。男子挠着头,满脸歉意地笑着说自己学识太浅实在不知谜底为何,然后便换来身边女子一声不满的娇嗔。
她看着那盏走马灯,闻此微微一笑,不知自己如花笑靥已经入了人群中那人的眼。
她轻抚鬓边发丝,正欲开口,却有人先她一步:
"不知这谜底可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她惊讶回头。
低沉有力的声音自人群后方传来,众人很有默契地为那声音的主人让出一条道,待那人走近了,方见此人身姿挺拔,芝兰玉树,再看其容貌,只见其长眉入鬓,目光深邃,端的是一表人才。
见此,她微微一怔。
摊主爽朗一笑,向他微微拱手施了一礼,道一声谜底正是此诗,然后便取下那盏走马灯递到他面前。
人群里传来艳羡声,他拱手回礼道一声多谢,便伸手接过了摊主手中的走马灯,嘴角挂上一抹笑意。
她看着那人手中的走马灯,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却见那人执着灯朝她的方向走来,然后停在她面前。
两人目光相对,她面露讶然之色。
只见眼前人眉眼含笑,轻声说:"在下欲以此灯做礼,邀姑娘同游长街,不知姑娘可愿答应?"
围观人群里传来起哄声,甚至有人高喊着"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姑娘你就答应他吧!"
众人面带着善意笑起来,她执灯的手紧了紧,面上泛出桃花色。
他把灯递到她身前,静静等着她的答案。
人群的喧嚣声远在天边,她看着倒映在他眼底的自己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轻轻说了声好。
炫目的光彩自他的眼中绽放,笑意一点点染上眼前人英俊的眉眼。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他拿过她手中那盏花灯,将赢来的走马灯递到她手里。
两人各执一盏灯,并肩走在繁华热闹的长街,郎才女貌,引人频频侧目。
他们没有说很多话,只是静静走着,看到好玩的东西便互相指给对方,然后看着笑意自对方眼底一点一点弥漫开来,一直漫到心底,惊起阵阵波澜。
两个人在一起时光总是显得快些,他们并未觉得过了很久,这长街却已然快要走到尽头了。
两人停在灯火阑珊处,身后长街热闹不减。四季在她手中慢慢流转变换。
"值此上元佳节能和姑娘执灯同游,在下深感荣幸,今日一别,望他日有缘再相逢。"
是他先开口道别。
她握紧了手中的走马灯,觉得心中涌起的不舍实在荒谬。
不过几刻光景而已,不过,只是多看了彼此几眼而已。
"不敢当,还要多谢公子慷慨赠与小女子这盏走马灯,山水有相逢,后会有期。"
她先转身离开,喧闹的声音复又涌进耳畔,若不是走马灯正真切的被握在手中,她简直要怀疑这是一场梦。
方才她说,山水有相逢。只是山长水远,萍水相逢之人,能再重逢的可能又有多少呢?
他含笑的眉眼再次在她脑海里伴着漫天的人声和灯影频频闪现。
她的脚步越来越慢,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说,若是错过,便再也遇不见了。
她停下来,复又苦笑。回头又如何,只怕对方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她竭力压下心头涌起的失落,叹一口气,继续向前走去。
"素夕。"
低沉有力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她蓦然回首,只见那人静静立于灯火阑珊处,默默望向自己,眉目温柔。
那人薄唇微张,扬声说道:"万水千山,不知再见何时。来日方长,不知素夕可愿于明岁上元节再与我同游这长街?"
声音散在风里,拂过耳畔,如梦似幻,像琴音一曲。
她听到自己心脏急剧跳动的声音自胸腔传来,然后她笑着回答道:
"好。"
我愿意。
我愿能伴君历遍四时美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与君并肩同游这繁华十里长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