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健身房的更衣室里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刚健完身的大姐问正在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大姐,你们平时要工作几个小时?”
保洁阿姨:“也就晚上这几个小时。”
“那你应该还接了其他地方的活吧?”
“是啊,白天我就在楼上的宾馆打扫卫生。”
健身大姐惊讶地问:“那你一个月的收入很高吧?”
保洁阿姨:“一个地方也就三四千,合起来还可以,就是很辛苦。”
健身大姐唏嘘道:“我们在单位上班的工资还不如你高。”
保洁阿姨安慰她:“可是你们工作稳定轻松呀!”
健身大姐呵呵苦笑着,进去洗澡去了。
我当时在培训机构做老师,和自己身边的同龄人比起来,感觉自己的收入还不错。可当我听到这段对话时,脆弱的优越感被狠狠地击碎:原来保洁阿姨都达到这水平了,而我还在自我感觉良好!失落感油然而生。 而对于健身大姐的苦笑,我到现在才有更深刻的体会。
去年,出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原来的城市,工作也是由培训学校到了普通学校。由于城市和工作的变化,都使得我的工资水平严重地降低。一开始十分不适应,所以我利用周末,去培训学校上课,以弥补锐减的收入,然而在将我所有的时间都出卖的情况下,还是不能达到原来的水平。
但老子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武志红的话说:死本能被看见,并被接受就可以转换成生本能。
今年初我终于接受了低收入的事实,于是把兼职辞掉了,并且将大部分注意力从收入转移到自己内心上。也正是由于这种改变,我才开始认真地寻找自己。
以前那份工作,付出时间就会有相应的回报,我可以相对自由地满足自己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所以我很少认真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要忙着赚钱、忙着消费。超负荷的工作时长,而休息的时间又被手机、电视电影、逛街、聚会占据。那时候的我是好像活着。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还活着,是2017年初,一个人去冰天雪地的北方旅行,和朋友坐火车去了魂萦梦绕的贝加尔湖。这次旅行所有的攻略都是我自己做的,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最终还是平安到达了目的地。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次旅行对我影响这么大。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地完成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大事。虽然途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大体都在我的掌控范围,而且最后做成了。所以这次旅行,应该是自我觉醒的开始,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2017年,我换了工作,来到了学校当老师。虽然工资低了很多,但闲暇的时间变多了。又加上对这个城市的陌生,所以逛街和聚会的时间基本没有了。还有,自从戒掉了电视剧,我的业余时间总算真正地属于我自己了。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在培训机构兼职,但总体来说多了很多假期。当我一闲下来,空虚感如排山倒海般向我袭来。于是,我开始拼命地看书,一开始我想到的是《解忧杂货铺》,因为我有浓浓的忧愁需要疏解,接着我抱着对自己生命的疑惑去看毛姆的《月亮与三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后来又看了《呼啸山庄》、《麦田的守望者》、《岛上书店》、《三体》等小说。但是在小说里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于是我开始看非虚构类的书籍,《家为何伤人》、《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还有各种类别的书《呐喊》、《改变,从心开始》、《自私的基因》、《一个游荡着的世界》等等,还有一些理财类书籍。
仔细想想,我苦苦的追寻的可能就是一个问题:“我要做什么?”
大家应该都面临过这些问题吧!有些人苦苦追寻,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或正在寻找中;还有些人不敢面对,决定将它尘封心底。
如果我像一个苦行僧一样还以默默看书的形式寻找答案,那估计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我庆幸现在知识产业的崛起,即使在一个三线城市,也有机会接触到最先进、最开阔的思想。我要感谢李笑来,打破了我思想的玻璃罩,让我坦然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渴望;也要感谢武志红,他让我学会认识自己,学会向内心寻找答案;还要感谢007,让我看到千万种可能性。最后,我庆幸自己完成那一次贝加尔湖之行,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武志红说:“觉知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有体验帮你实现。如果只有意识上树立了这个目标,而潜意识上却是自卑的,那样就只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不会有正向的结果。”这次成功地体验,让我的潜意识对自己有了信心。现在的我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并且充满信心。
此时的你,是不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还是正在寻找中?如果你也找到了,真替你开心!如果还在寻找,那也别怕,只要你一直在努力,总有一天会找到的。但是如果你现在好像感觉不到这个问题的存在,那可能就需要扪心自问,是不是有一份深深地渴望被隐藏在内心深处?
喜欢可以分为主动喜欢和被动喜欢,主动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被动喜欢往往是受外界影响的“假喜欢”。比如很多人沉迷于小说、电视剧和游戏,而这些都是作者、编剧、游戏设计者经过对受众的心理分析,设置各种情节、诱惑、奖励,就是为了让你无脑地跟着他的思路走,而你的注意力就在这种不自知的情况下被无情地收割掉,请问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跟你切身相关的重要事情?试想一下,你来到生命的尽头时,却发现,自己从来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受着别人的悲欢离合,为别人哭,为别人笑,你的生命之河流淌的却是别人的故事。这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
我并不是说喜欢小说、电视剧、游戏是坏事,如果真心喜欢,我相信你会深入地了解它们,并且还会努力去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不过,希望你不是被动地陷在这些事情中不能自拔,长此以往,等待你的只是无尽的空虚。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生存已经不再是难题。几乎任何一门职业都可以养活自己,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认真想想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呢?如果,你想说:我什么都不想做。我觉得这不是你真正的心声,或许是因为你远离自己的内心太久了,所以忘了自己的梦想;或许是你曾经被伤得太深,现在已经结上了厚厚的痂,不愿再去触碰;亦或许,你已蠢蠢欲动,但缺少点鼓励。请你做自己的支持者吧!这一生一定要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