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儿子幼儿园放学回家后,说要给我讲一个故事。我一看,故事内容还挺长的,没想到小子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惊喜地发现他不是在死记硬背,而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照故事书上的画面讲出来的。
这真的让我非常欣慰,因为在4岁以前因为小子开口太晚的问题,家里人没少担心和责怪。现在,我终于不用再背负这个责任,我终于是别人口中的好妈妈了。
故事是这样的:
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位老公公和一位老婆婆。
老公公高高的个子,挺瘦,长着方脸盘儿。
老婆婆矮矮的个子,挺胖,长着圆脸盘儿。
方脸老公公喜欢方东西。他坐,要用方凳;喝酒,要用方杯;就连走路,也要迈四方步。
圆脸老婆婆喜欢圆东西。她吃饭,常用圆桌;梳头,要照圆镜;睡觉的时候不用枕头,枕一个大南瓜。
有一天,老两口吵了架,要分家。
老公公说:“方东西是我的!”
老婆婆说:“圆东西是我的!”
好,就这么定了,分吧。
老公公站在院子里一瞅,说:“屋子是方的,归我。”
老婆婆说:“烟囱是圆的,我得把屋顶拆咯!”
老公公指着桌椅说:“桌凳是方的,归我。”
老婆婆说:“钉子是圆的,我得把钉子都取下来……”
老两口分了一上午,越分越分不清楚。瞧吧:
被子是方的,被面上绣的花是圆的!
菜刀是方的,刀柄是圆的!
褂子是方的,袖子是圆的!
…………
老两口再相互看一眼,又发现:
老公公的脸盘是方的,眼珠儿是圆的!
老婆婆的脸盘是圆的,两颗门牙是方的!
“哈哈!”老公公笑了。
“噗嗤!”老婆婆乐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都说:“不分啦!不分啦!”
现在,老公公和老婆婆还住在一起,他们越过越快乐!
听完这个故事,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过去几年间因为孩子开口晚的问题,我和陈先生曾经多次产生矛盾和隔阂。这个故事里的方脸老公公和圆脸老婆婆也折射出我们身边很多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
为了孩子的教育,夫妻之间意见不统一很正常,但是如果夫妻之间的意见一南一北、相差太远的话,不但会让两个人之间产生争执,更是会让孩子觉得缺乏安全感。
古人说:天圆地方,形容的就是男女之间天生的差异性。方形有棱有角,用来形容男性;圆形光滑柔和,用来形容女性。男女在一起生活、婚姻生活需要磨合,原因就是在于没有两个人之间是能完全意见一致的。越是亲密的关系之间越是会有摩擦,越是陌生的关系之间越是不会发生交集。
现在的我和陈先生之间,经过了这些年的磨合期,更像是彼此的朋友,像是凹凸的一对齿轮,各自发挥着在家庭中的作用。只有方形或只有圆形,那生命都会失去一部分色彩。
上周末,陈先生又在家里给我和儿子做披萨。
陈先生一直很擅长做西式料理,他为我做过意大利面、烤面包、煎牛排等等。这几道西餐的口味,这些年都几乎没有变化。而他出来的披萨的口感,则是一年比一年好。
一开始的时候,他是从网上买了现成的披萨饼皮,然后在上面撒上自己想吃的材料后,直接在一般的平底锅里煎。这样做出来的披萨,口感上会偏油腻,而且现成的饼皮比较厚,吃一点点就觉得饱了。
后来,陈先生似乎是做了很多研究功课。他买了面包机、蒸汽烤箱一体机和做饺子皮的面粉,在家里自己研究做披萨饼皮。
虽然面包机可以直接把面粉揉成面粉团,但是用多少面粉兑多少水是要靠多次尝试才能拿捏好的。如果水放多了,饼皮就会很湿;水放少了,面粉太干也无法擀成软硬适中的面粉团。在这一步上如果做不好,后面的工序也就都无从进行下去。
为了能让我吃到好吃的手工披萨,陈先生每个冬天都会做好多次。每一次都不厌其烦。
即便是在饼皮上的辅料,他也很讲究。牛肉粒、烤肠、芝士粒、彩椒、洋葱、番茄酱、披萨酱、玉米粒、沙拉酱……每次准备这些辅料就要花不少时间。
从揉面团、醒面、擀面皮、在饼皮底部涂抹橄榄油、加辅料、预热烤箱、烘烤,到披萨出炉,整个过程基本上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
儿子到了3岁以后,每次看到他爸爸做披萨,都会兴致勃勃加入,还表示要帮我们一起做。陈先生每次也都是耐心教孩子,教了一次以后儿子就能够自己来擀面皮了。
我发现儿子跟他爸爸这一点特别像,就是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很认真很专注地去做好。在此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陈先生也变得更有一个父亲的榜样了,他也给孩子上了很好的动手课。而这些事情,在大部分家庭里往往都是母亲在做的占多数。
父母的言传身教确实是比任何早教课、兴趣班都有用。就像方脸老公公和圆脸老婆婆的故事一样,一个家里缺了谁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因为陈先生做的披萨每次都是有圆形,也有方形,所以我决定给这道料理取名就叫做:天圆地方(一)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能猜得到,天圆地方还有(二)、(三)...那么会是什么好吃的呢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