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城记第一期”钟楼巷习作点评
今年暑期“巡城记”课程崭新上线。7月29日,一群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冒着酷暑,穿梭于古城海陵的街巷之中,大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记录下来,圆满完成了首次旅程。在第一期习作中,读书吧共收获孩子习作9篇,家长习作8篇。
想把“巡城记”三个字写对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陈薏桐小朋友的话来说,“巡城记”就是探访;在关陈佳麟笔下,“巡城记”就是要不断地走,一边走一边寻找城市的秘密;在我看来,“巡城”并非“寻城”,而是需要“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眼睛观察世间,用心灵感受生活。”把这样的经历记录下来,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孩子们的年龄差别较大,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居多,最大的也不过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他们都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实践活动,并记录生活记录美,值得我们为大家点赞!
结合众多学生习作,我们发现像“巡城记”这样的文章,想写好也不是难事,需要我们小朋友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按照“巡城”活动的顺序。我们在参观或者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和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叙整个过程中见到的景物或经历的过程,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所讲述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刚刚作文起步的小朋友们要牢记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都按顺序写全了,你的习作离完成也就不远了。
二、写出“巡城”活动的特点。城市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回味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选取印象最深刻或者最有特色的事物、景物进行具体描写。有能力的小朋友还可以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在第一期的习作中,钟楼巷的两口古井是什么样子的,年代,外形,古井的质感各自有什么特点,用吊桶打水后触摸井水的感受,这些都是可以重点写一写的地方。细致刻画可以依照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写,也可以运用联想、比喻、拟人等方法,让你的文字读起来就宛如读者亲眼看到、摸到、听到一般。
三、分清“巡城”活动的详略。我们在写习作的时候,会觉得景点太繁多,活动过程好长好长,一口气全写下来会让人觉得像是在记“流水账”,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是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做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就这次活动来说,比如水井和钟楼的悠久历史,关于钟楼的传说,在101岁的英雄老人家听革命故事等就可以作为重点来记录,你听了介绍后的感叹,你凝望景物时的想象,你亲眼见到有着800年历史的古井时的惊叹……都可以写一写。而一些次要的过程就可以略写或者不写,比如买东西呀,吃美食呀,甚至被蚊子咬啦等等,把握好这个方法,重点就突出了,习作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巡城”活动的情感。一篇优秀的习作,一定是注入了作者最最真实的情感。如果对“巡城”的活动没有了爱与喜欢,那习作注定只会是空虚的壳儿,即便有真情实感的描述,也会让人觉得无病呻吟。想要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感染力,那必须把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将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这一期习作中,有小朋友开头写钟楼巷很破旧,没什么值得看的,结尾写这次活动真美好。这样的表述就是前后矛盾。而还有一位小朋友,由住在钟楼巷里的老人们的生活,联想到这就是城市中最生活化的缩影,是“清欢”所在,前后情感基调是一致的,这样的表达就有了水到渠成之感。
在本次习作中,家长们的作品则呈现出散文化的文风,笔力洒脱,径直透出生活的阅历,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海陵人,亦或“客居”此处的“新泰州人”,皆能从一次体验中厘清感情脉络,有层次地进行表达,言传身教的效果初显。
一次巡城就是一次和生活对话的过程,一次巡城就是一次与历史碰撞的感受。让我们相约第二期,“巡城记”中的你,未来可期。
点评导师:
盛苏捷,泰州教育大阅读阅读导师,长期坚持个人阅读,提高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参与“读书吧”各项活动,为公益事业服务。工作以来,在班级开展阅读实践,带领班级学生捐赠书籍支援边远山区。作为学校课外阅读项目负责人,主持参与各类课外阅读和国学研究项目,策划组织学校读书节——作家进校园活动,实小课外阅读特色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