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以前说起麻辣烫并没有多大感觉,一来是没有吃过,二来也没想过要吃,因为在老妈眼里就是路边摊不健康的零食。那年我十六,你十七,作为吃货的你极力推荐你的美食之一:麻辣烫。起初我对麻辣烫抱着一种畏惧,而现在,最怀念的却是街角的麻辣烫。
念一味,忆双人
一把细面,一勺热汤,一抹青葱,一匙酸豆角,和一双麻利的手……
街角有很多家麻辣烫,你唯独钟情阿姨这家。
你常说,买东西买的是人品。
我相信时间总能给人答疑。
一到周末跟着你出去放飞自我的时候总少不了你的麻辣烫。手挽着手站在摊前,嘻嘻哈哈地叫了声阿姨就开始“扫荡”了。问阿姨有什么青菜(青菜对于你的麻辣烫就是主菜),惯常是生菜,包菜,西兰花,菜花,幸运时会碰上最爱的豆茏和菠菜,必点阿姨独有的实而不渣的老豆腐,口感散而不乱,不能少的就是超级无敌大大一整个土豆啦!剩下点肉的艰巨任务就交给我了,丸子,虾饺,热狗都来一份吧。然后是异口同声地“阿姨,不加辣”,哈哈,我怕长痘,你有胃病,之后却成了阿姨的常客。
阿姨经常喜欢跟客人聊聊天。我们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每次三更半夜跑到阿姨的摊前点麻辣烫时,她都苦口婆心地跟我们说这么晚还不回学校吗?今晚不用上课吗?女孩子不要这么晚跑出来哟。阿姨说话轻,数落我们也不觉烦。这时你总会撒娇说,不吃阿姨的麻辣烫整个人都蔫了呢。我想是吧,麻辣烫就是有神奇的魔力吧。高三上学期骨折从医院出来,我拄着拐杖,你拄着我,望着忧郁的黑色版天空和过了请假时间的时钟,我说不想回学校,你就带我去阿姨那。投入地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感觉两个人都活过来了,吃得不亦乐乎的我们最后还是被阿姨提醒“你们有没有地方住啊”,还叫我们去她家住。不想麻烦阿姨收留的我们付了钱赶紧溜了。
麻辣烫和阿姨,同属治愈系。
你,是我药方里长期作用的那味中药。
二千里,思如是
你在两千公里外的北方的寒风里捧着个冰渣子愤愤地跟我抱怨零下二度了居然还不下雪。
吃着米线,发了条说说艾特我说想跟我爬金字岭吹夜风吃麻辣烫了。
其实,你走后,我没有自己吃过麻辣烫。可能也是懒。可能是嫌一个人吃略过凄凉。我也不知道我是喜欢吃麻辣烫,还是只喜欢和你吃麻辣烫而已。没有你的麻辣烫的南方,还真是冷咂。
你不在的日子里,我在大学也找到了挺多的美食。我不知道搜罗这些吃的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大概就是想尝试了之后都告诉你。如果有机会……
比如我们宿舍四期楼下的荷园卤菜粉啦,大叔也很热情,你应该会喜欢。
还有文化街的明桂米粉啦,卤水熬制过程到位,强烈安利。各种配菜也是一绝,最后再来一口鲜美的骨头汤就完美啦!
对于吃不到桂林米粉的你我善良地也不忍多加吐槽啦!
圆圆的你就要吃圆圆的它,不圆的你更要吃圆圆的它。红豆糯米团子,桃园旁边的瑞朵的春天里有(一般中午才出柜),甜而不腻,软软的,QQ的,青草色的糯米团上裹着一层白色的椰蓉,哇,一口两口,一口两口。哎呀!就吃完了,那就再来一个吧,反正好吃,反正一元一得圆。
我天天念叨着的山东杂粮煎饼就在瑞朵的春天的旁边啊,下课时间都是长长的队伍,大叔家的饼超大张,一个五块,卖饼的大叔手艺超级赞,做饼也快,他总会分成两份(一人一份就够吃了),所以去的时候最好带上你们家那位或者拉个闺蜜,不然一个人会撑着的,真的巨美味又实惠。
一半,一半,才是一张饼。
我 会在街角的麻辣烫 等你
那天 我想
我会看着满街为美食排数小时的人。
我 会在街角的麻辣烫 等你。
等一碗 你我的麻辣烫。
等一碗名叫青春的麻辣烫。
我看着人群在想
会不会有他像我一样
在等她
在等他们青春里的那一碗“麻辣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