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概念地图和找到提取路径,即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绘制单元的概念地图具体有以下五步组成,分别是:确定概念焦点,发现上位概念,激活概念和案例促进理解、制作概念地图、修正概念地图。
1.确定概念焦点
尽管概念地图探寻的对象具有延展性和开放性,但如果没有焦点,可能会存在泛化的问题,因此,一般来说,需需要确定一个概念焦点,围绕这一概念,焦点可以进行深入探讨。
2.发现上位概念。
一般来说,教材因为要循序渐进,会按主题等逻辑把学科内容分成若干单元,由此,概念焦点往往也比较具体,这样的划分有利于教师分步教学,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教师可能只看到局部而忽视了整体。比如“儿童诗欣赏”这一概念焦点的上位概念是“诗歌欣赏”。
3.激活概念和案例促进理解。
确定了概念焦点后,下一步就要围绕概念焦点,通过一系列本质问题激活概念和案例,从而获得地图的细节。
4.制作概念地图。
经过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后,可以制作概念地图,当然也可以同步进行第二步和第四步,一般来说,常见的关系有以下几种,从属、并列、时间、因果、举证。
在制作概念地图时,为了更清晰的表达,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概念案例及其不同的关系,单元大概念和单元本质问题则分列两边。
5.修正概念地图。
最后可以对甘宁地图进行调整,在计算机线进行地图绘制会更加方便,包括寻找交叉连结提出新的问题等。概念地图可以有简化版,因为概念地图最为主题部分,就是构建概念与概念,大概念与具体阿里之间的关系在符号上也可以进一步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