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扫兴
今天早上听直播的时候,听了家长的连线和老师的分析,在内心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做一个不扫兴的妈妈,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的是罗振宇老师说的,一个偶尔的机会听到后想了想确实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说什么样的想法,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评价与分析孩子的想法,然后经过快速的反应后第一时间拒绝了孩子的想法,这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经常会说:“你都说不行了,那我说的还有意义吗?”。所以孩子就越来越不想和家长说自己真实的想法了。如果按院长教的接话技术来说,不管孩子做的话是好的坏的,我们都先接住,然后再进行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做一个不扫兴的妈妈是异曲同工之意。包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一个不扫兴的人,当别兴冲冲的与你分享好吃的,你直接说:也就这样吧,这会让别人很扫兴,以后都不想和你说话了。做一个不扫兴的人也是一种高情商。
(二)边界感
今天早上的直播连线最后的是一位爷爷,从连上线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不停的表达自己问题,说自己的儿媳妇、儿媳妇的原生家庭,自己为了孙子考了研究生等等,大概说了有20多分钟,表述最多的就是儿媳妇和儿子管理孩子的问题,觉得儿媳妇和儿子脾气不好,吵架情绪化,又说儿媳妇的原生是家庭不行,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改变现状等,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爷爷管得太多了,越界了,当然老人好心想让孩子好一点,也愿意出钱让儿媳妇学习,但是好像事与愿违了。连线中爷爷急的不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好像儿子和儿媳妇并不领情,该吵孩还依旧。
就是院讲的: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到最后爷爷还依然是说让陈老师给他找最好的咨询师陪伴儿媳妇一起成长,解决儿媳妇的问题。心是好心,但也是真的窒息。就像张老师说的:公公界入小家庭的太多,儿媳妇的压抑与愤怒没有地方发泄,只能通过吵孩子来发泄,就是是家庭教养模式的传承。
同时也在提醒自己,也要注意自己的边界,不要过度的侵入别人的生活。要做到适可而止的关心。
保护好自己的边界,也不让别人过多的侵入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边界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