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席慕蓉的一首关于青春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略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这些优美而感伤的字句曾经深深的打动着我,当然,现在读来依旧有点伤情。只是,渐渐的我发现:如果我们的青春是一本带着发黄扉页的仓促而拙劣的书,那我们不应流泪,我们反而应该庆幸。
因为,曾经、现在和将来,有多少人把青春活成了一张白纸,但却清楚的告诉我们两个字:空白。何其哀哉?你连让人落泪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你没有故事。
我不得不承认,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们曾多少个日夜沉浸在茫茫不知所以然的困惑中仓惶度日。有多少人的青春年少是这样度过的?
当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努力的想考个好初中;当我们念初中的时候,我们努力的想考个好高中;当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我们拼命的想考个好大学。
可是,考上大学之后,又有多少人沉迷于花花世界的享乐中无法自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累啊,因为目标缺失了呗。还记得老师当初是怎么鼓励我们的吗?大家再加把劲,大学的美好生活正在等着你们呢,到时你们可以尽情的玩。潜台词就是:现在,哼哼,熬着吧。
于是,等我们实现了我们的目标,按照自己考的分数糊里糊涂的选了个专业,进去了,那还不豁出去放肆的玩,那么多年没玩过的游戏,玩玩玩,那么多年积攒着没看的韩剧,煲煲煲......。
当然,大学也并不是像高中老师们说的一样,大学里一样有试要考,有课要听,有学分要挣,有作业要做,有的专业课业还相当的繁重。然后还有很多人是这样度过的,我们也玩,我们也懂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我们依旧觉得心里不得劲啊。
我们的内心其实也很空,即使我们按时的完成了作业,按时完成社团交给我们的工作,可那都是别人派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没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这么做也是因为当初生活的一个强大的惯性,告诉我们,不能堕落,要努力,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么努力的做着这个事儿,到底有什么意义?虽然看起来我们每天都有一堆事忙活,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在瞎忙活,带着一肚子的困惑。
这么说起来,这样的人还不如那些拼命玩的人,因为起码他们知道他们玩是为了寻开心。
这样一个集体性迷茫的事件到底为何会发生呢?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努力学习真正是为了什么。如果说以前我们为了升学而学习,现在我们为了工作而学习,以后我们会为了生活而工作,那到底生活又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活着?天啊,想想都糟心。
所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我们没有信仰,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心最渴望的到底是什么。我想,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能让我们感觉到心动的事业,一份内心真诚的热爱。
闺密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她的弟弟从小就喜欢画画,初中读完考上高中都不去,自己偏要上职中去学漫画,出来做了几年的原画师,现在又去往自己向往的漫画国度----日本去学习。听完实在令我觉得无比汗颜,比自己小几岁的人都知道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努力的去争取,而自己却还在盲目度日,白白浪费这大好时光。
有一期《朗读者》请来了中国著名冻土专家张鲁新,一个为青藏铁路建设奉献出自己整个青春的人。我们不难预见在青藏高原上的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会给青藏铁路的建设带来多大的困难,连那些拥有丰富铁路建设经验的外国专家都断定这么恶劣的环境是无法建造铁路的。
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原,为确定冻土的性质,张鲁新与另外一名同志一年曾挖过437个试坑;为确定青藏铁路线路方案,张鲁新曾步行在雪域荒原考察;为了获取冻土长期承载力数据,张鲁新曾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夜里顶着雪花和冰粒,不顾腿脚冻僵,站立8个小时观测......
这个一毕业就去了风火山进行冻土勘测的年轻人,后来因为科研团队经费不够撤退之后放不下自己曾经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选择重回风火山,继续释放自己的青春。
他这一辈子只够活一回,也只够做一件事,只修了一条路,但是我却感受到他生命的厚重感。他做到了他的偶像保尔.柯察金做到的事情: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幸好,现在这个大好的时代为我们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更多的遵从内心的选择去做事情,只要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你说你还不知道,那就去找啊,去尝试啊,最主要是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去筛选和总结。这过程不好过,但好过我们天天扪心自问时时常觉得茫然无措。
在寻找自己所爱的过程中,在努力践行自己所爱的过程中,我们会因经历而成长,会因跌倒而哭泣,也会因成功而欢呼雀跃......这一切都会让我们的生命灵动起来,这就像一幅躯壳有了灵魂,开始闪烁着光芒。
勇敢的踏上寻找之路吧,如果你不想当你有一天忽然要离开这个世界,脑子里只有白茫茫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