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正策落地后,于家长来说,有的拍手称快,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惶恐不安。对于严禁校外补课一事,有的家长说好,坚决不支持自己的孩子补课。有的家长说不好,偷偷摸摸请家教给自己孩子补课。对于减少作业,拒用教辅一事,绝大多数家长表示不接受。他们认为孩子天性就懒惰,老师作业布置太少,那么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用手机玩游戏,聊天,浏览网页,沉迷短视频。届时,他们的孩子成绩下降了,考不上高中和大学,怎么办!或者说他们的孩子沉迷手机,选择当躺平,甘当废柴,又怎么办?更严重的是,双减之后,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了。
家长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行为缺乏基本的掌控,加重了他们内心的焦虑。这份焦虑很容易让家长丧失理性的判断,他们会把矛头转向学校,进而转向教师个人,造成家校冲突,让家校协同育人变成一纸空文。
作为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该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1.先安抚情绪,再诠释政策。不管“双减”政策多么正确,多么必要。在家长看来,他的孩子成绩上不去,并且还有很多时间玩耍,更严重的是,考不上他们满意的学校,那么他们就满脑子意见。比如我就听到家长多次向我抱怨,说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太到位了,竟然拒绝购买教辅,还减少作业布置量,让学生回家有大把的时间玩耍,给他们增加了管控学生的困难,恶化了他们的亲子关系。有些家长甚至还插手教师的教学进度,希望老师提前上新学期的内容,要求老师加大加重作业的布置,让他们的孩子回家立刻不停地写作业。这样就可以规避孩子玩手机。家长的想法和做法有错吗?我也是家长,感同身受,我觉得家长的诉求是合理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如果硬邦邦地跟家长说,这一切都是按照国家政策来执行的,是依法执教,不服就去上访。那么就会激发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不满情绪。正确的沟通之道是,老师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与他们共情,理解他们的处境。与他们的想法产生共鸣,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通常情况下我会这么说,你的顾虑是对的,毕竟孩子小,不懂得读书的意义,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只要大人一放手,他们又有大把的时间,就很容易失控。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会在符合“双减”政策的条件下,给予恰当的安排。比如增加延时课,让学生在学校尽量把作业写完,不给家长增加辅导功课的麻烦,也就不会因为写作业而激发亲子矛盾。学生回家还有大把空余时间,我们会安排一些个性化作业,以此发展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描绘未来,再鼓励信心。很多家长之所以对“双减”政策有抵触,是因为他们觉得看不到孩子的未来。他们很担心孩子没有补课知识点和考点就掌握不了,孩子没有过度刷题找不到考试的感觉就考不出好成绩。
鉴于此种情况,老师就应该为家长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国家在大力整顿教培机构,在削减教培机构的培训科目,很多有资质的教培机构都已经注销,这就意味着国家坚决打击校外培训的行为。这样一来,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就不会迫使孩子内卷,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可以还每个家长一个健康的孩子。
还有,国家在加大职业教育的改革。今后孩子们不论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高中,都可以考大学,都有更好的未来。既不耗费高额的补课费,又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能为孩子谋得一个美好的未来,何乐而不为呢!
老师为家长描绘了这个美好的未来后,还要鼓励家长:孩子的学习要重视,不管社会怎么变革,读书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双减”减掉的是不合理的补课和过重的负担,并非让孩子放松学习。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也要重视,一个具有正确劳动观,并且乐于劳动的孩子,未来就不可能太差!
这样的沟通是站在家长的立场,非常的接地气,家长很容易听进去。对学校和老师的不满就会荡然无存,对“双减”政策也会抱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