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豫西三门峡,85后,记得小时候过年可有意思了。
小孩子们放了寒假,就期待过年。买一身新衣服,还能吃好吃的,其实也就是瓜子,糖块,面豆,花生之类。那个时候都觉得特别香。
提前回来的瓜子,爸妈担心我们没到过年就给吃完了。只在买回来时,让我和弟弟一人抓两把,然后就收起来,过年时再拿出来吃。我记得当时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吃得口干舌躁还不想停。
我们那边对过年比较重视。过年要收拾整理,清洗,采买,煮肉炸鱼……一样也不将就,这些琐碎,繁重的工作多半都落在妇女们的头上,男人们采买的活还乐意干,但是清理收拾之类,参与的人就寥寥了。
打扫卫生要把家里每个角落都整理,清理一下。沙发下,床下,桌子下面,能挪动的,都要挪开彻底打扫再归位。衣柜的衣服,抽屉的杂物也要再理一理,该扔的扔,该整的整。院子里的犄角旮旯,柴火堆都得整理一番。
整理完了,还要擦洗。以前每年,我都负责擦玻璃,擦门,擦桌子。电视机的背面,桌子的腿,镜子后面,只要是自己家里的地方,都要耐心的收拾干净。
妈妈们更是辛苦,所有的床单被罩,都要从里到外清洗干净,那时候还没有普及洗衣机。寒冬腊月,从井里一桶桶的挑水洗啊涮啊。妈妈们弯着腰手冰的红红的,洗完衣服倒掉的水,蜿蜿蜒蜒顺着坡往下,流出好远。
妈妈还要炒面豆,蒸馒头,做冻肉,炸肉炸豆腐炸带鱼。
炒面豆是我们那边独特的小吃。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我们的面豆是放在土里炒的。我们当地的黄土是可以吃得,而且还养胃。面豆前面的工作跟蒸馒头差不多,就是面要和的硬一点,还得加上盐,花椒叶,芝麻粒。和好的面擀到一厘米厚,再用刀顺着一个方向切成一厘米宽的长条。再搓成细条,拿刀切成花生大小的粒儿。土从塌的窑洞上砸一块儿,用脚踩或者砖头砸碎,最后用筛子筛出极细的土用来炒面豆。灶头下面是玉米芯或者柴火,上面是一口大铁锅,锅里放半锅细土,土热了后中间也会冒泡,这时候就可以放面豆了。有土难免有灰尘,妈妈头上蒙着头巾,拿个铁铲不断翻着土。炒到面豆又干又脆才算可以了。妈妈尝尝,说可以了,就拿棹子捞出土里的面豆。这时我们啥也不干了,抓一把面豆,搓搓上面的土,吹一吹,开始咯嘣咯嘣吃起来,吃饱就不用吃饭了。
还要抽一天时间蒸馒头,蒸的是红豆馅大馒头和枣糕馍。我们小的时候,走亲戚还得带馍。所以,每次得蒸好多馍。一个人干太累了,妈妈经常跟二娘合作。他们清早5点就起床,外面还是黑的,又冷,开始把前一天发的面酵从大盆倒出来,再加上新面,不停的揉啊揉。直径二十多厘米的面团得好几个。揉光再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接着揉,我也帮忙揉过。二娘再揉光了就团成馒头样儿。妈妈拿一个,舀一勺煮烂的红豆馅,包进去再团好。一个个整整齐齐的摆在床上的馍布里,下面开着电褥,让馍馍继续醒发。过一两个小时,等它们变胖了一按虚虚的,就上锅开蒸了。一个小锅只能放两篦15个大馒头。柴火烧上,很快锅上不断冒出白气。40分钟后,大白馒头就出锅了,又热又香又暄乎。现在想起来我还流口水呢。这口锅从架上就不停的工作,一直蒸到晚上,才能完成任务。
另择一日,妈妈还要炸酥肉炸排骨炸带鱼炸豆腐,每一样都是香喷喷,平时吃不上的美味。
等这些都准备好了,除夕那一天下午把所有的床单被罩枕套换上新的或者干净的,贴了春联,吃了饺子,妈妈才舒口气,说终于忙完,可以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