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光辉老师。我在美丽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和大家一起来学习NLP。首先非常感谢国辉老师的主持,我们也是老搭档了,由他来做主持我非常的安心,今天他是特意请假给我做主持,非常的感动,由于我们两个名字中都有一个“辉”字,我们我们合成两相辉映。
现在呢,窗外吹来一阵阵的凉风,就像来自四面八方朋友们一句句的问候,我感到非常的温暖。乘着这阵凉风,我们开始今天的微课---神奇的教练式问句。什么是教练式问句呢?神奇在哪里呢?请大家保持一点点的好奇,先来听一段对话。
爸爸,这个作文怎么写啊?
哦,关于春节啊?你想想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贴对联。
还有吗?
还有,吃饺子。
除了贴对联吃饺子,还有吗?
还有压岁钱。
嗯,很好。还有吗?
还有,还有,还有放鞭炮,哈哈。
很好,太棒了,还有吗?
还有拜年,给爷爷奶奶拜年。
(⊙o⊙)哇哦,宝贝,没想到你这么厉害,一下子想了这么多,我就知道你可以的。那现在这篇作文你觉得还有问题吗?
没有了,谢谢老爸。
以上就是我和我的孩子讨论寒假作业作文怎么写的一段对话。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当孩子问我的时候我有没有马上给出答案呢?并没有,是吗?而是通过全程发问的方式来启发思考,让他自己找答案。这样的一种沟通方式在NLP里被称为教练式语言,由于主要是通过发问的方式来进行,所以这里我就把它称为教练式问句。
(图片1)
教练式语言在NLP智慧沟通模式里属于下切类语言。这里简单和大家普及一下,我们的语言是有方向的,向上的语言属于上归类语言,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概括性,像催眠类语言。比如:我知道你一定有方法有能力去度过人生的难关。说得很笼统,很概括,具体什么能力什么方法,都没有说清楚,这样模糊化处理的目的是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除了上归类语言,就是平行的语言比如隐喻,类比,以前我们微课里有讲过的,这里就不多说。那么向下的语言就属于下切类语言,也称之为检定语言。就是不断的寻找细节,把遗失的信息一一找到,当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找,否则就成了打破砂锅问到底,吹毛求疵,让人反感。下面我就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下发问的种类和目的。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
比如孩子在看电视,你想让孩子写作业,你可以问孩子:你打算什么时候写作业呢?孩子可能会说我看完电视就写。这是一个笼统的时间,孩子可能想拖延时间蒙混过关。你可以接着下切,看完电视是什么时候,10分钟还是20分钟?孩子基本会说,20分钟。那你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他看现在的时间,告诉他关电视的时间。
由于这个时间是经过他同意,他亲口答应的,所以他遵守的可能性会不会更大啊?相比我们常规沟通方式苦口婆心劝说或者严厉的威胁,哪种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做到呢?我想大家都有了答案。当然是前者。
通过上面的示范我们可以看到,教练式语言的特点是不断通过发问来达到引导的目的,发问者为主导。最终是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像之前我们微课讲的先跟后带一样,我们不能太着急,因为要想让对方的回答按照我们预先设定的路径,我们必须设计如何来问。
发问的技巧:
1.找出起点(现状)和终点(目标),以始为终。
2.发问不能操之过急,注意沟通三要素。
3.问句之间要有承接,可以用先跟后带,让孩子的回答得到回应。
4.及时觉察,发问受阻时要多跟对方,重新建立亲和感。
5.问句的设计像漏斗,逐渐收窄。
(以开篇的对话作为示范来讲解)
下面呢,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让大家对教练式问句加深印象。
我的儿子睡觉时喜欢踢被子,所以感冒了。我和他妈妈多次嘱咐他按时吃药,多喝水少吃上火的。结果是多次不听,感冒加重。怎么办呢?趁着再次去药店买药回来的机会,我和他进行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我:宝贝,感冒了是不是很难受?
儿子:是的。边说边点点头。
我:看你咳嗽那么厉害我也心疼。你觉得感冒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儿子:可能是吹空调吹的吧。
我:嗯嗯,我也觉得有可能。如果睡觉时把被子盖好会不会可以避免感冒呀?
儿子:是的。
我:好的,我相信你以后不会踢被子了。宝贝,那你觉得一个人生病了怎样才会好起来?
儿子:按时吃药。
我:还有吗?
他努力在想,可是很久没有想起来。
我提示他:刚才我们去药店,医生怎么说的还记得吗?
儿子:哦,我记得了。医生说要多喝水,不要吃甜的和辣的。
我:非常好,记性不错哦。那你觉得这几方面我们做得如何?如果用100分来打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儿子:85分吧。
我当时很惊讶,这小子打这么高的分,看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啊。可是我没有起情绪和指责他,而是跟着他的节奏走,再伺机把他带出来。
我就问他:好的,85分,你可以告诉我你做到了哪些得到的这些分数?
儿子:吃药,喝水。
我:是的,的确你做了这些。不过我们来回忆下我们是怎么吃的药呢?是不是很多时候是想起来了就吃一次,想不起来就没吃了?
儿子:是的。
我:你也喝水了,这个量平时是没问题的。可是生病时我们的身体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水来把体内病毒排出去啊?你觉得我们喝的水够吗?
儿子:不够。
我:我相信你意识到了会调整的。我听妈妈说上次带你出去参加公司的聚餐时,你吃了很多辣的,妈妈已经提醒了你,你感冒了不能吃辣的,不过我们好像没有忍住是吗?
儿子:有点儿。(不好意思)
我:是的,我理解你,面对美食诱惑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不过忍不住的后果会不会加重感冒呀?比如那次吃饭回来你的感冒是不是加重了?
儿子:点点头。
我:如果再让你对你的行为重新打个分数,你会打多少分?
儿子:50分。
我:爸爸很开心看到你意识到这些,并重新调整了分数。50分是不及格的对吗?50分的负责对于感冒来说你觉得够不够呢?
儿子:不够。
我:不够的话,我们以后怎样来调整呢?
儿子:按时吃药,每一顿都要吃。多喝水,忍住不吃那些不能吃的食物。
我:那你只是说说还是要去做到呢?
儿子:当然是做到。
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那你现在就要做到还是等以后才去做到?
儿子:当然是现在啦。
我刚说完,他就兴奋的跑去喝水吃药了。
这段对话大家注意到没有,我这个问句的设计思路是想让孩子意识到睡觉踢被子导致了感冒,不按时吃药,不喝水,吃辣的导致了感冒一直不好。我是不是按照这个思路逐一破解的呀?这里我引入了为自己的行为打分这个环节,让孩子心里有个标准,便于操作。当孩子打分比较高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他,而是先跟后带“嗯,85分,那你做了什么得到的这些分数呢?”不断下切,不给孩子蒙混过关的机会,让他直接面对。当孩子回答他做到了“吃药喝水”时,我有没有反驳呢?我是接着跟,确实吃了,不过怎么吃的呢?开始带。
同样的,这里我在发问之前很多时候都是先回应他上一个回答,让他觉得我有认真在倾听,给他好的感受,都是属于先跟后带的“跟”,我的问句其实属于先跟后带的“带”的部分。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孩子一步步被我们引导到我们想要的方向,也就是认知发生改变,产生行为的改变。
我们有没有发现,教练式问句很好用啊?就像捕鱼,精心设计一个渔网,逐渐收窄,直到最后钻入我们事先布置好的渔网啊?所以这个也可以用到销售和心理咨询。
我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也经常用到这样的教练式问句,不过做的铺垫更多,问的间隔更长,因为要给案主足够的倾诉时间。
(下面我就来展示一个通过发问来做的个案。省略具体内容,就来谈信念扭转的部分。
一位女士倾诉说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她对老公和孩子多么多么好,结果孩子很叛逆,老公出轨。她不明白什么原因,特别痛苦。经我前期了解的信息,凭着职业的敏感,我有一个初步的诊断,就是过度付出,没有界限感。
我:是的,你为这个家庭做了所有你能做的,可谓操碎了心,可是他们并不领情,还伤害了你,是吗?
女士:是的,他们太不像话了,真是养了白眼狼!
我:是的,站在你的角度他们太不懂感恩,甚至恩将仇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导致的,你觉得问题完全在他们身上是吗?你老公对你有没有什么抱怨的?
女士:说我身材不好,不会打扮,带出去丢人。可是我为了整个家才变成了这个样子的啊。
我:是的,我懂你,你付出很多。那我让你现在想象一下,你小的时候过年有新衣服穿开不开心?
女士:当然开心了。
我:那现在过年有新衣服还会那么开心吗?
女士:不会了。
我:为什么呢?
女士:现在新衣服随时都可以买,没有什么好兴奋的。
我:是的,你说的很对,想要时随时可以买,得到是不是更容易了?很容易得到的东西,你还会珍惜吗?
女士,陷入了沉思。
我:那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恰恰是因为你付出太多了,你老公就不珍惜了?
女士:是的,我为他付出的一切他都觉得理所当然。我当初就不该对他那么好。
我:就像穿新衣服的心理,太容易得到就不懂得珍惜,少了兴奋。所以要不要多爱自己一点,多投资一些在自己的身上,把身材搞好,打扮漂亮一些,你老公会不会有可能把注意力投放到你身上啊?
女士:是的,有可能。我就是付出太多了,太亏待自己了,所以才导致今天的结果。
我:所以,你的打算是……
女士:明天我就去买名牌包包,我就去做美容,我要爱自己多一些。)
除了教练他人之外,我们还可以自我教练,便于更快的订立目标,产生行动。比如,看到别人身材很棒,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告诉自己,我要减肥,我要减肥。我们很多人口号喊了很多年,体重还在上升。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教练的方式来问自己:
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吗?是一时冲动还是认真的呢?如果是认真的,那你打算怎么做呢?遇到美食诱惑,我要不要忍住呀?健身房健身,坚持一天还是坚持一年?你真的想好了要克服这些困难了吗?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呢?要不要找个人监督我呢?
这一连串的问句问完,我想我们就不再简单的口头说说了,因为每个问句都堵住了我们逃避的大门,让我们直接面对真实的自己,身心一致,直到产生行动。
所以,教练式问句神不神奇,谁用谁知道。这套语言模式是让人更加身心一致,更负责的一种沟通方式。如果大家对这样的沟通方式感兴趣的话,不妨在生活中多去尝试,比如用在亲子关系中非常的好用。
好了,用一句话来作为本次微课的结束:讲道理,鸡飞狗跳;用教练式语言,母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