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有点慌。这是考试一周前的真实感受。有点这个词可能还比较不准确,因为慌的程度不是有点,是比较慌,这应该有六七成的慌吧!晚上的正常学习基本上取消了。刷题的计划也被一次次的打破了!我清楚的看到了那个有六七成慌的自己。应对应该是保护吧?所以,我没有去责备那个比较慌的自己,所以我允许了她的应对方式——追剧、抱毛绒玩具、寻求爱人的安慰……清清楚楚的看到了这些,可是我还是命令自己前行,面对,而不是退缩和逃避。
失败就失败吧,又不是没有失败过。说完这句话,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这是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对孩子说的话。以前总在责备孩子——考试有什么紧张的?面对这么多的考试,你就当放了个屁不就得了?可是自己面对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没有那么简单。
可见,对别人的理解和共情到底可以有几分?自己真要好好掂量掂量了。真的可以理解别人吗?恐怕很难很难。譬如考驾照,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大家都在考,多么普遍平常的一件事儿,而对我来说,是多么的艰难啊。这也是他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我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慌不安、焦虑,好像已经超出常理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许是带着情结的。也许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考试,它的背后是有其他的动力的,可是好像暂时也看不透。我倒是希望通过“事上练”的方式,可以破壳,走出卡点。这样说来,心里又生出几分的豪迈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允许自己怕,事儿还是必须做的。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是心,心理现实上的上刀山下火海。不是说边怕边做吗?所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去面对,还是勇敢的去面对,都行。只要是面对。一路向西,不问后果。失败了,再来一次即可。但在行动前还是要做破釜沉舟的打算的。所以,从你的慌乱中走出来吧。做事,通过做事儿来缓解焦虑。那这做事儿就是,找准机会多多练习,练的越熟,心理上越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