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带学生看中国?
这里是我们的根呀,一个中国人,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希望他能记住,这里有长江黄河,这里有黄山泰山。不论是西北的风沙,还是东南的大海,又或是雪山,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也是你的一部分。
这是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他能回答,我,为什么是我?我吃的,我穿的,我用的,都和这里有着浓浓的关系。我要带着我的学生,脚踏实地的踩在中华大地上,真正的走进书中的那个世界。
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更加客观的看待我们中国的当下,当下的中国是急躁,也依旧贫弱,但,这不是我们这两代人的错。如果你把历史倒回一百年,看到近一百年我们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的时候,很多东西,你会慢慢释怀。
中国既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一定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他就是他,屹立在哪,注视着你前行。
这里又何止是地理上的家园,这是我们精神的沃土。
还记得一位妈妈告诉我,她为什么选择9月份带着孩子去九寨沟,就是因为孩子问她:妈妈,什么叫层林尽染呀?
又还记得,金珠告诉我,他爸爸小时候把他架在脖子上,围着樱花树下打转,看的他眼花缭乱。后来妈妈告诉他,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了吧。
我要带着学生真正读懂什么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什么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你真正走进天地的时候,你的精神胚胎,才能健康成长。
我又为什么要带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
不是说好了看中国吗?为什么还要去看世界。
有人问苏格拉底他从哪里来,苏格拉底回答说,他来自世界而非雅典。我经常和学生分享我的一个观点,你是一个中国人,但你同时也是世界人。
我希望我的学生爱国,但我不希望培养出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人。只有通过对比,他才知道中国有什么,又没有什么。他能接纳的了各式的赞美,也能容纳的了批评。他看到的不是孤单的一棵树,他看到的是中国这棵大树,如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站在人类的角度上看问题。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不论是从西方的古希腊到罗马再到文艺复兴,还是对比东方的夏商周到唐宋再到明清,他都能很清晰的从里面看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我想带着我的学生,走遍世界各大博物馆,当他真的走在大都会,混迹在卢浮宫,看着那一幅幅经过百年千年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艺术珍品,他能看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希望能一起走到普罗旺斯,去到塔希提岛,真正站在梵高徘徊过的麦田,看高更画过的女子,去体会,艺术的真实与现实的虚幻。
这,就是我要带你们看到的世界。
今晚11点,西藏行程正式对外发布,希望得到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