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困境?这恐怕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很多人以为凭借辞职,凭借所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够得到心理的安慰,可以重新唤醒自己,但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昨天逛知乎热门的一篇文章说到,“连工作都找不到,趁早也别创业”。确实,往往自以为的“突破口”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臆想罢了。
那么,到底要如何呢?《解忧杂货店》给出了一个答案:
“这么多年咨询信看下来,让我逐渐明白一件事。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有些人读过回信后,会再次写信过来,大概就是因为回答的内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何以解忧?唯有自己而已。
-------------------------------------
从易经中提炼出来的一个词一直以来让人们心中有无限的希望和无尽的宽慰,这个词就是“否极泰来”。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曰:天地不交,否。”
《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好与坏永远存在着辩证法,永远在不断地转化和促使事物向前推进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无论如何,好事总会朝着坏的方面转化,坏事也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好和坏都是定数,无法左右。但中间能加快或减缓其发展进度的有一个强大的“催化剂”,那便是人,或者说是“自己”。
做好自己,也就能够加快让坏的东西朝好的方向发展,也就能够解除内心的忧愁,走出困境。
心理学家的内心总是充满着更多的疑问和纠结,但自己的疑问和纠结也会在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的同时得到解决。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帮人解决问题,去疏导别人心里的郁结,其实也不过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救赎自己”而已。这种力是相互的,大家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那便是“我执”。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样,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就行。
华严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想通所有事物总会好坏相织,直至寂灭,如此也就不那么悲伤了。但要达到这种境界,真的好难好难。
听别人说,倒也是有个“接地气”的好办法,那便是“活在当下”。不去想那么多未来的可能,专注与此时所做的事情,专注于此时的快乐。其实,我们会发现,心中早已经有了标准的答案,只是自己不敢去行动起来罢了。
《解忧杂货店》的最后,敦也三人打开牛奶箱发现了浪矢爷爷“致无名氏朋友”的一封信:
“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
那么,你的未来该是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