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学习着一件事,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做过的事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得到了一些你想要的,又失去了一些你不想失去的。”
我超常发挥了,但还是哭了。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分叉口”“中考的重要不亚于高考”……初三时挺不懂事,并不知道中考有多重要,但是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也引起了我的重视,身边同学的努力、用功也都看在眼里,自己也就不断地努力着。
平时的模拟考成绩不是太差,但也上不了重点。其实过了三年自己都忘记当时走进考场心里是怎么想的了,只记得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没有睡着,其他的好像都被选择性的忘记了。后来就是报志愿,没有和爸爸商量好还哭鼻子了,成绩下来比之前最高的模考成绩多了10分,超常发挥,但哭的更加厉害。报志愿报错了没有去到想去的学校,爸爸找人问还是没办法,一直在床上哭,整个晚上都没睡好在发脾气,爸爸妈妈也拿我没办法。
可是已经没办法了,慢慢地自己也接受了,可想起来还是会难受,心里就会想“如果我去了那会不会更好”,可哪有那么多的如果,自己又把自己给治愈了。
我失常发挥了,但忍住了。
因为报志愿的不开心,就没对高中有多大的期待,(现在想想觉得挺不应该的)高一高二没有用尽全力去学,但也没差了多少,高三很努力,很用功,之后的每次考试也发挥的很稳定,虽然内心心存一丝侥幸希望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一下,但是也并没有懈怠,一直在努力。
可没想到失常发挥了,一直引以为傲的数学差的不可收拾,查到分数的那一刻心狠狠的疼了,但却忍住没流泪,因为妈妈在旁边,不想让她看到。
虽然后来也哭了,但没有中考时那样胡闹。也没有后悔,更多的是遗憾。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能更不容易获得吧?
可能这就是成长吧
人生的两次重要考试没有一次满意,但是前后的不同态度却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用尽了全力的自己已经慢慢的学会了不去后悔,不去执着于结果。
其实一直是个没主见,爱纠结的人,在高中以前不管做啥事都会犹犹豫豫纠结半天,最后做完还会后悔。后来看到桐华《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的那段话,感触很深,不管做啥事都会想到这段话,努力去做到让自己不后悔,即使没有预想的结果也会坦然接受,因为努力后就不是那么太在意结果了,可能不时的还会有后悔的事,但少了很多。
想到这个话题的原因是古代文学老师检查笔记,自己得了个甲,有人得了优。但自我感觉自己做的更好,不足就在于字没有别人好。可能之前的我就会很伤心怎么就没得优呢?伤心半天。可现在没这么想,别人的字天生就写的好,并不是你没有用心,也就能够坦然接受了。
用尽全力的事没有必要去后悔,你要做的就是坦然地去接受,仔细一想也没有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