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久以来读书所能给我带来的收益并没有这么大,我一直对此深感不解,过去我一直认为是记性不好之类的原因,但今天我终于开始找到了问题的根本。
人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阅读的时候受到大脑中原有结构的影响,会自然而然的加强原始样本的强度也就是自我验证,却忽略了阅读的真正作用,获取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与此同时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不断创造出新的名词,新的概念,让你紧张,让你急于学习,你奋进追求知识的摄入,却没有意识到很多所谓的知识不过是过去的变体,你不断尝试新东西,不断巩固你固有的思维,于是看了海量的书却仍然只是最开始的那个你,所谓的知识在有人提及时想起,在闲谈中翻腾,在使用时荒芜,因为他们不在你的逻辑里,不在你的价值观中。
要让学习的东西有用,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向出发,一我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我思考东西的时候更关注如何去做,却不喜欢分析东西的结构,了解它的要素,因为我是追求效率的,看不到全局,这让我能快速着手,却缺乏调理,我的思维模式需要补完,同时我的逻辑体系也不是自洽的,还有很多认知上的矛盾,这需要补完
二这本书要说什么,看书不能一味的去阅读,要有调理,有方法,很多书并不提供我们完善认知系统的素材,它们提供一套可解释的系统,却无法执行,或者讲出一个骇人听闻的观点却没有任何触及问题的根源,再或者提出了一些所谓干货的条款,高度依赖自我验证,一个肌肉男不一定是好教练,减脂的训练体系也不适合增肌的人,学习的本质应当是认知的拓展,所谓学习学习都是生造的概念,好的学习自然会拓展认知让你更懂得学习,糟糕的学习则会固化你的认知,让你越来越不懂。
三要想好好学习的关键就是思考,多问为什么。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直到我和几个牛人聊完人生以后才明白,问为什么,特别一个人的时候问为什么是对自己思维模式的拷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因为它和你的想法一样所以你同意?它的论证有价值吗,它的反对意见你知道吗,都是成立的你可以说我原来的思维模式得到了印证,它的解释力还可以,你不同意?因为它和你的想法不一样?这时候就要警惕了,正是不同的想法是我们认知成长所必需的,它可能才是你需要的东西
很多书中有着很多作者没有说完的东西,你要去思考才能得到你看似懂了的名言背后的东西,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嗯,好经典,记下,可是你懂了吗?
我当然懂了,不就是字面意思嘛
可真的是这样吗,一句名言就是漫长时光中经验的投影,你看了西游记的动画说我当然知道妖怪有多么可怕,然后看西游降魔被吓哭了
无论好书坏书,在传播观念的过程中都会有失真的地方,巴菲特不会告诉你这句名言你要面对的情绪和所需要的勇气,好好学习这本书讲了很多临界知识,也从来没提最关键的思维框架,而大部分人都没有巴菲特的理智和勇敢,也没有成甲富于逻辑的思维,你不知道你如何看待问题,也不懂自己是如何思考,看了再多的书,懂了再多的概念,最后都是海边的沙滩,当大浪来临时毫无作用,当风平浪静时好像十分富有
我们都是活在二维平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