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湾村位于县北 25公里云坡山下的河东岸。北隔土岭与仓头村为界,南以南湾为界与横山眷兹为邻,东与孟津县光华村接壤,西北跨畛河与寺上村相连。畛河和庙(头)石(井)公路由南而北穿村而过。村域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土地面积3164亩由北头(组)、中沟(分中前、中后组)曾家沟(一二、三、四、五、六组)、南庄(分北上、北下、南中、南沟)南沟(组)、石(组)、云坡(组)等7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组成。耕地1726 亩,其中水地632,林荒山1400亩。村民704户、2186人,民居多土窑洞,石窑、瓦房较少,姓氏有陈、曾、朱、孟、郭、卢、张、王、李、方、付、马、靳、万、梁、赵、谢等17姓,陈、曾、朱、孟四姓居多,陈姓占全村的80%以上。其祖籍多为山西洪洞县,先后由明洪武、永乐年间迁来。
(一)历史文化
陈湾村依山傍水,境内遍布断崖土沟。据考古发现村南的眷兹遗址、马河遗址,村北的盐东遗址,村西的冢子坪遗址等,均为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该村出土的文物有仰韶时期的石镰、陶碗、陶钵、陶釜形鼎等,还有周代的陶罐、陶鬲等。到了明初,这里烧木炭、瓷器的人很多,在村南挖了很多烧窑,时称“南窑村”。后因村南村北各筑一座石拱桥,易名“双桥村”。清末至民国初,由于畛河滚道,在此冲刷了一条长河湾,又易名“长湾”、“常湾”,后陈姓居多,易名“陈湾”至今。村里古建筑有王陵寺、奶奶庙、牛王庙、药王庙等,还有民国时期的陈湾土寨、染坊、陈氏施路碑、陈氏医德碑、高儒人贤孝碑、风铃碑等。陈湾村自古重视兴学育人,从1861年到1936 年,该村有私塾16所,学生 238 人。从1938年至解放前夕,村里先后办国民学校5所,学生242人。解放至1998年,陈湾先后办起了一所主校两所分校,主校陈湾小学历经两次扩建,新建两层教学楼42孔砖窑,还增设了初中班,1997年底全村在校学生647人,教师11人。由于代代兴学,明清以来贤人辈出,有“医尽活人心,疗尽世人苦”被里人刻石勒铭的陈寿山父子,有惠泽乡里建南北石桥的陈宝山,有敬业乐群、工于书法的陈学贵,有诗集文章佳作传世的羲皇上人,有知书达理高人等。解战争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这里有许多民众参加“支前”“支建”。里走出的人、干部、科技人员、教师等达200多人,其中副县级以上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地市级上劳动模范、进工作者超过10人。
(二)自然面貌
陈湾村背靠云坡面对畛河,畛河滩海拔185米,云坡头海拔397.3米。境内沟壑组横,仅东西走向的深沟就有7条,总长7公里多。自古以来,由于畛水多次泛滥,在陈湾分成三条河道,1976年畛河大坝筑成后,河道始归一统,且造出良田千余亩。东西两山上林木茂盛,地下煤炭资源丰富。东山顶的石间,与孟津县光华村接壤,古时因有驿道通往洛阳来往牛马车辆很多,陈姓两兄弟在此开了个大车院,供行人住宿就餐、喂牲畜。因车院一半在新安地界、一半在孟津地界,故有“半个车院”之称。石闸村东北的云坡头,以山脊为界分新孟,故有两县“分水岭”之称。现在这两自然村共有92户、231人、250苗耕地、几百亩宜林荒山,因地处海拔275米以上,不属淹没搬迁范围,仍归陈湾村建置属仓头乡管辖。此村民居多石窑,三面环水,出村2公里与仓(头)鹰(嘴山)公路相通。现任村支书卢振军,村委主任陈建功,村民组长谢保国、陈金柱。
(三)物产生活
陈湾村土层深厚,土地肥沃,畛河川地多两合土,绝大部分能够浇灌。东山坡上多红土、白土,有机质含量较低。由于山洪暴发,畛河在陈湾的三条河道来回滚动,冲刷毁坏了很多良田。1976年全县治埋畛河,陈湾村出动劳力、机械、车辆,大干了一年多,筑起了高4米、宽3米、长1.5公里的畛河大坝陈湾段,彻底杜绝了畛水之患,使三条河床归一,造出良田千余亩。村里还在东山沟里闸沟淤地百余亩,在东山坡上坡地改梯田数百亩,使全村1700多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水地能浇、早地能保(旱涝保收),小麦、玉米亩产最高达到千斤以上,一般年景三四百公斤。在林业生产方面,从20世纪60年代起,村里成立了林业专业队,大搞封山育林和护路林、河岸林、四旁绿化、农桐间作等,使全村的山坡、河道、公路、田间都得到了绿化。并在东山云坡岭上发展花椒岭、果园 100多亩。
陈湾村历史上有经商做手工业习惯,像李富子剪刀、陈小秃修抢、陈湾锡壶、钉马掌、染坊等都久负盛名,远近闻名。解放后村里先后办起了汽车修配厂、面粉厂、榨油坊、耐火材料厂、编织厂等。还先后办起了东山煤矿、西山煤矿、振兴煤矿等。
(四)新村建设
陈湾村属于海拔180~215米淹没区,小浪底水库截流蓄水后,除石闵、云坡两个村第十章 动迁乡村
民组不属于淹没搬迁范围外,其余全部被淹。按照上级移民安置规划,属整建制出县安置村,除2户4人到本县新仓点安置,43户、98人投亲靠友安置外,有567户1853人安置到孟州市城关镇,并于1998年5月开始通平同9月建房结束,12月底搬结束。陈湾新村村址位于孟州市城南5公里,南临黄河,北依太行,西与竹园村为邻东与横山村接壤。村庄占地230亩,街区东西长521米南北宽370米,吉(利)祥(温县祥云镇)公路(即移民大道)穿村而过。新村共建住宅5区64栋620所,分10个村民组;还有村委办公室校幼动心礼堂卫室1所各村民组仓库10座。广场中心矗立着陈湾村移民纪念碑。新村打井两眼,建蓄水塔两座,安装0V变压器一台。共划拨生产用地2840亩,已发展速生林450亩,林果450亩。为搞好移民生产开发,村里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从外地运回客土复垫沙层较厚的土地700亩,改变了土壤结构。又打机井53眼,安装变压器5台,配套喷灌设施40余套,使耕地全部实现了早涝保收。又投资115万元,建成美国红提基地300亩,建果品保鲜库一座。投资 200多万元,建成面粉厂、门箱厂、小型环保木炭厂、木材加工厂各一座,发展临街门面房 168处。在移民搬迁中,村支书(兼村主任)傅建国,副支书陈克军,副主任靳有军,“两委”委员:曾广苏、王秀珍、陈克红、陈东来、张春红、陈友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