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顾不记得走过的路
2013年12月,后知后觉得开了公微,到今天经快2年了,本来1周年的时候就应该总结下经营过程,这一拖再拖快满2年了。前几天一梳理量化,吓了一跳,终于把公微经营不理想的原因找了出来。
记录下来算是个警示作用吧。
一、分类
没提前作公微风格规划,一股脑以“整理”为第一话题。
发布的文章有些是旧文新赏,有些在有了新感悟才写下。
时间推移,一个出现了7个话题,类别有些,比例不均匀。
人生整理类占比42%,排第一名,是会让关注者记忆最深刻的。
明明很喜欢的生活整理类排第七名,仅仅发送了4篇文章而已。
总结:经营任何项目都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提前作规划。
永远记得你的公微想留给大家什么印象,就发什么内容。
要充分发挥自己熟悉领域的特长。未来还是会专注整理。
二、发布数量
在没有规定篇幅的情况下,从2013年12月到2015年8月,20个月,共发布210篇文章。
原创比例95%。平均每个季度不足26篇文章,积累不够。
没有做到之前朋友A建议的每日一文。不够勤奋。
总结:没有想过拓宽视野,转载相关领域的优秀文章。
也没有想过征求热爱整理的小伙伴的稿件。
靠自己的文字产出速度一定是有限的。
未来会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多分享来自大家的声音。
三、发布时间
到底每周一到周日,哪天发比较好,每天几点发呢?
在发布时间这件小事儿上我纠结了很久。
想让更多人看到,也担心会影响到大家的作息。
有时候因为过于纠结,半个月一篇都没发。
最后终于能定在固定的每周一、五,早8点发出。
总结:纠结永远是时间的敌人。
四、团队合作
因为心理抵触公微后台、微信文章编辑网站看似复杂的操作,
因为有小伙伴自告奋勇想帮我做文章编辑。
中间有半年的时间,把公微的经营几乎扔在一边,等着人家编辑好我再发送。
在没有明确的奖励措施情况下,一个月大概收到一篇美化好的稿子。
影响了我做这件事的节奏和心态,也拖慢了公微发展脚步。
总结:面对一个软件,要勇敢去学习,而不是知难而退。
自己的公微,自己都不上心,没发展是必然的。
好在我终于在2015年7月的时候学会了使用秀米。(●-●)
五、思考意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朋友自我意识觉醒,很多人都想把树立个人品牌作为必选项。殊不知大部分人没有作规划(其实我以前也做的也不好)为了作个公微号而做,简直本末倒置。。不少公众号在迷茫中坚持不下来就消失在茫茫网海中,真的十分可惜。重新思考以下步骤会帮你做的更好。
定位:公微号一定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发布主题内容,是为了兴趣还是商业?
能力:你是否擅长写作,文字质量可读性有没有很强?相比从事媒体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写的文字,一定比从零开始写东西的人出产量大,品质高,有利于传播。文字、编辑等做的不好,需要增加团队人员协助。问问自己有没有打算拿出来这个预算请人做事?
精力:你是不是朝九晚五,还挺忙的,无法确保发送内容的时间呢?有没有那么多时间收集素材、写作、配图和美化文字段落?是否在有节奏、有排期的经营中。
自我评价:情绪低落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干,更别提更新公微了。当天该更新的没有完成,自我怀疑是不是得了拖延症早期,囧。
影响力:有木有粉丝达成目标、以及可以合作的大V?等等。多方协作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大的效应。聚集了人气,并长期坚持,才容易对自己在作的事情有推动作用。甚至有极少数做的非常好的大V因为公众号影响力达到百万级粉丝量,彻底放心大胆的辞掉工作,开始全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趁早找到了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是件很好的事。
总比盲目做公微账号,直到耗掉最后一丝激情的好。
无论人生、职业、生意,甚至到公微的经营,
每一项都需要而且可以提前规划,有备无患。
未来会更用心的写好每一篇分享,Σ(TωT)努力
写于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