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有人在失业潮的打击下一蹶不振,带着遗憾了却余生。有人在直播带货的风头里一飞冲天,意气风发风光无两。对于初中生,他们也在疫情最猖獗的时期近乎全方位的浸泡在网络编织的虚拟世界里。网络的虚拟给处于三观形成黄金时期的青少年们打下了短平快获得快感的思想钢印。
在网课期间,隔着屏幕听到对面飘来一句满带疑惑的问题,“我好像上了初中,又好像没上初中”。当时正在上课中,大概是这位同学忘了关麦,于是我便听到了这句灵魂之问。可不是么,这届七年级从小学踏入初中,角色转变在两个月的在校期间逐渐迈上正轨。谁能想到,迅猛的疫情又把他们赶回了家。于是便有了恍恍惚惚的刚上初中又回到了小学的感觉。
然而沉浸式的网络生活带给他们的绝非恍惚感那么简单。在春期开学后,重回校园的七年级学生身上俨然少了刚到初中的稚嫩,以及经过两个月养成的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开始变得浮躁,自私,暴戾,对学习的期待感下降,摆烂心态严重,沉浸网络世界
无法自拔,班级学生在开学的前两周接连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
学生A是位女生,个子小小的,胖胖的脸蛋上点缀着机灵的眼神。虽然总是口出恶言,但却是一个懂道理,讲义气的人。开学的前两个月不时与同班男生发生矛盾。九月份与一位男生发生矛盾冲突,两人互不想让,打骂推搡。放学后把两人留下了解情况,期间都非常配合。学生A也坦然承认自己的确说了不该说的话,并保证以后不再说脏话。两人和解后,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在校生活中,学生A几乎没有再与同学发生矛盾。军训时,有一次教官需要每个班想一个口号,班里其他同学仿佛若无其事,只有学生A跑到队列后找到我说她想到一个口号,我肯定了她的做法后,让她把口号教给大家。事后在班里特意表扬了她有担当精神,讲义气。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她在被表扬时露出害羞的深情。
经历过疫情后,学生A发生了巨大变化。春季开学前一周与同年级另一个班同学发生矛盾,并在网络上约架,继而衍生出周五放学后在学校周边打架造成恶劣影响。为此事,其个人和家人承受巨大的压力。自此后,在学校很少能见到她的身影。屡次与其屡次与其父亲沟通,均表示无可奈何,无法找到她。她也是偶尔来趟学校,一天半天后便再次消失。后来才得知,她父亲为了她网课学习,此外为了方便联系她,特意给她配了一部手机。谁知这部手机让她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频繁,继而发生厌学,逃课的严重行为。截止目前其父亲也只无法说服她继续来校学习。
学生B是位男生,个子高挑,行为较懒散。秋季开学已经流露出厌学情绪,与班级同学交流较少。但尚没有明显排斥课堂的行为,更无辱骂老师的行为。疫情过后,其发生巨大变化,听信所谓朋友的说法,坚信未满14岁不会受到法律制裁。多次逃课不到校,最长达一周之久。后来据其陈述,一周内由社会青年供给吃穿,言语中流露出对父母的强烈不满,并坚信这些人比他父母对他都好。然而据其父母交代,在他与社会青年交往期间,不上网课出去乱跑是常事,手机也丢失无法找回。后其父亲为让其改过自新,答应为其配备手机。然而事与愿违,自在网络上结交过多社会青年后,其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追求自由,舒适,玩乐成其主要目标。
以上特殊案例,虽然未能证明长期网络生活对其造成的决定影响,但也足以说明,后疫情时代的中学生受到网络影响之巨大。此外,班级还有部分学生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一时无法自拔。学生c数次以不想活为理由不来学校上学。其个人拥有一部手机,并视手机非常重要。其与母亲说,让老师不要管他学习,不想写作业就不写作业,并不让管其头发,否则永远不来学校。学生D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偷偷购买手机,晚上玩耍。白天萎靡不振,瞌睡连天。学生一D沉浸于网络游戏之中,上课时间仍然绘画游戏攻略。很多同学在经历网络学习之后,回归到正常的课堂学习中无法集中精神,注意地换散。且或多或少接触到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未来,对生活没有了过多的期待,认为学习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快感,学习除了压力并不能为他们的未来带来有多大的益处。他们宁愿享受当下,选择佛系,而不是进取。宁愿选择网络交友的简单粗暴,也不愿对身边同学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谦让。
后疫情时代,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些经历网课学习的学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让他们重燃起对生活的激情。从网络中获得的短暂和非全面的认知不能取代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感知。短视频小游戏所带来的快感更不能取代现实生活中实践所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因此,后疫情时代如何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把沉浸式网络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将是每位教育相关者应考虑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