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是一句富有争议性的话,就在一个月前马云先生说了一句类似的话,激起千万人的内心波涛汹涌。其实这句话诞生已经有了244年的历史,被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创作在《国富论》一书当中。
这么享有盛名和历史悠久的一句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为亿万人不能接受,甚至是误解和排斥。笔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最近的社会动态以及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这个话题,力争做到浅显易懂,对你有所帮助。
我成长于湖北的一个山村,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村很多人想要外出谋生,却被村支书限制在村里务农,90年代改革开放的时候,当时有些村民做生意的想法都被限制了,小农思维跟不上即将爆发的商业改革,因此我们村远远落后于时代。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跟父辈一起聊天,我发现那位限制村民外出和经商的村支书依然是大家诟病的对象。商业发挥价值,解放大家的生产力,广受认可。
在最近的两个月,很多城市发放了消费券,带动经济增量达到1:1.3的效果,提振了市场信心,给实体经济和工商业主雪中送炭,帮助很多人度过了难关。看到这些信息是令人感动的,从中能够看到商业的美好。
关键点来了,很多人会说,跟美国一样发钱不是更好吗?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回答,道理都一样,两国体制和国民消费和储蓄意识和习惯完全不一样。而且僧多肉少,发钱很难达到我们的经济需要的实际效果。当然,我们的ZF还是给一些困难家庭和学生直接发钱补助的,这就是咱们特色SHZY的优越性。
接下来就谈谈本文的核心,经济学原理为什么认为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经济就和四季一样有着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经济周期规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经济衰退和萧条来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了,寄希望于ZF来做点啥。
这个时候摆在ZF面前的只有四个选择:什么也不做、帮助减轻企业和个人债务、向富人征税补贴穷人、印钱。
首先说第一个,ZF遵循市场经济完全自由、不予干预,这时候大家手上缺钱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削减一切非必要的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那么另一个人收入也在减少,也必须削减开支,让萧条恶化并持续下去,这并不可行;对于第二、三个,其本质和第一个一样,社会总体的消费是在下降的。所以第四个成为了必选项,因此我们经历了08年的四万亿和今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当然第四点的操作是一个难点,印钱需要在债务和收入中取得平衡,让钱流向经济真正需要的地方,08年的大水漫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今年是放水养鱼,水量要刚刚好。这一切的运转还是要通过市场和商业来完成。
接着再来谈一下商业和慈善这两个关键词。
商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个唯一且坚定而明确的目标可以解放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主观能性,激发个体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做出最佳努力。
我们日常接受到的慈善信息主要是捐赠,所有捐赠都会面临谁是最合适的接受捐赠者、谁去负责捐赠这些钱、捐出去的钱如何达到效果这三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避免不了寻租腐败、监管增加成本、直接发钱达不到目标效果的困局。这些问题的解药还是要回到商业,前面提到,商业的本质可以提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员工的技能、供应方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需求方的需求满足,良性运转。
最后用电视剧《天道》里的故事结束本文,故事里的主人公充分理解了商业规则、人性、法律和资源禀赋,成就了一个农村企业打败知名品牌的传奇。或许拼多多的黄铮先生也是看过这个电视剧的吧。是商业,让老百姓真正脱贫。
/h5.si���`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