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两天,头一次两天都没怎么在家待,原因是天气放晴,春光无限好。
昨天早晨8点起来,儿子去上课,老公上班,一个人在家,简单收拾了一下,打开电脑开始写作,打算用早上安静的时光把今天的文章写了。
倒了杯咖啡,听着窗外小鸟的叫声,心情大好,便写下了《让春光不被辜负》。心情好,文字便有了些许诗意,虽然读者不多,但我自己读来,可以重新又体味到当时的心境,还是蛮喜欢这篇的。
等儿子下了课,中午一起回妈妈家吃饭。以前回去有点像打卡,到了周末就必得安排一餐回去吃。这段时间再回去,看着老妈渐胖的身躯,渐渐花白的头发,忽然觉得老了好多。
65岁之前没有这样的感觉,人一过了65,向70岁靠近,苍老的感觉暮然明显,这时,才真正地感觉到父母已老,有他们的日子正在倒计时了,多陪伴吧,陪伴的时候多珍惜。
昨天的天气是近几天最晴朗的一天,午饭过后稍作休息,一家人驱车前往近效的一个森林公园。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们觉得天气好了得出来走走,所有人也都这么想着。于是,即使有警察指挥交通,找个停车位也还是费了不少时间。
森林公园人挤人,看花的心情没了,再被焦灼的阳光一爆晒,我们在公园里转了一圈就出来了,意兴阑珊。
早晨想得挺美好,春日,春光,春花,样样富有诗意,回到现实中,很难寻得这样的佳境。
春暖花开,人人都想走出来接近一下大自然,可是城市里的春天,哪有什么纯粹的自然风光,一切都只是自我安慰罢了。看看白玉兰、红玉兰、桃花...
一天没有在家里待,晚上回到家,格外的累。好在文章已经在早晨写好,躺在床上用手机上稍作修改就可发布。
早上写文章确实比晚上写要好,至少不会找不着题材,急得发呆。
晚上睡得特别好,今天早上起来已经完全感觉不到昨天的累。上午依然是儿子上课老公上班,就剩我一个人在家。买菜做卫生,收拾完毕,出门弄个头发。
好久没整头发了,天气转热,衣服轻减,是时候整整头发了。
出门前就在想,做头发的几个小时怎么打发。本想带本书,又觉得剪头发时头不能动,总不能老是举着书看吧,还是放弃了带书的想法。
做头发4个小时,除了洗头和与发型师沟通时,其他时间都在微信读书上看书。旁边有轻柔的音乐声,有顾客与发型师的聊天,有工作人员的说话声,各种声音都会钻进耳朵里,这种场景其实不算是特别适合读书。
可是我实在不想无所事事的干等,就刻意集中注意力在书的内容上,觉得跑神了,就默读来调整注意力。
几个小时,看了小半本,算是把这几个小时给利用上了。
双休日,算不上真正的休息,没有坐下来喝茶看书,没有静坐和瑜珈,没有静下来的时间,也就没有去思考过写作的题材。
一篇双休日记,算是给这个星期的写作草草地带上一笔。
剪头发时,翻看了几篇周卫英的文章。他在简书上已经写了一百多万字,这周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很多他的工作与生活,每篇都有上千的阅读量。
虽然也是碎碎念,却能有这么高的阅读量,是因为他之前的文章已经聚集了大量忠实的粉丝,无论他写什么样题材,取什么样的标题,即使是普通到“日记”、“今日碎碎念”这样的标题,也不乏有很多人来看他的文章,真的让我很羡慕。他之前所做的努力,花的功夫,功不可没,这些都缘于积累。
乔布斯说: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段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段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
现在的每一天,也是将来串连起来的点点滴滴,昨天,今天,明天,没有一天没有它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