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听了一个传统文化的两小时公益课,感受:
第一是要想让自己身边的人感到幸福,要让他们在你身边感到自己有很大价值。我的感受:提高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多欣赏和认可对方。赋予对方适合的任务,和成长目标,让他们找到发现自身价值。也让对方给自己适当奉献,做什么,也是提升对方自我价值认同感的一个方面。
第二,一切事内省。给予而不是要。只有乞丐才不停地伸手要。富裕的人都是不断给于。焦点从他人转向自己。
感受到我在过往的六七年间,在亲密关系中,我存在一直期望另一半的认可和称赞。他恰恰给予批评和不认可。所以我感受到期望别人认可,是自我价值感感极低的表现。想要什么,其实是缺什么。就像乞丐要钱一样。我的现在感受:认可与不认可,都在那里,本质富有,天然自足,也做出了很多自己都认为的工作实绩。和丰富的个人魅力。
他不认可的,是家庭卫生和我的时间管理能力。自己训练一个孩子似的,训练自己。自己这两方面,家庭卫生和健康,已经提升很大。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是保持秩序和时间秩序。完成事情的执行力。这的确也是我的目标。所以这是我们两人共同的目标。对方的唠叨和情绪,是我的作为引起了他的焦虑,所以我对他的唠叨负百分之百的责任,我现在无丝毫抱怨和受害感觉。
自我价值感。特别重要的一环。我从前自我价值感不足够,厌恶批评,其实是对自己做不到不够接纳,不够坦荡面对,和逃避。也影响了孩子。所以我从今天起,开放坦荡接受他人批评,责善。我所面对的一切,都是善的。
第三,任何事任何情况下都要喜悦。
二,给自己的小鱼:第一天内在小孩探索
今天本周第一天上班,有些心神不定。和老同学交流,感受到自己对温暖关爱特别敏感。也特别被感动。读了部分《拥抱你内在的小孩》,听了一段音乐,感受自己的内在小孩:
听着音乐,一开始看到穿着花裙子的自己——一个六七岁的快乐中短头发女孩在山边奔跑。到处都是山花。我还牵着山羊绵羊走在野地里。农村童年的我,一多半是欢快和自由的。
镜头一转,我看到六七岁的我一个人被锁在家里,别人家的一只猫在一旁,我惊恐地睁大眼睛,强烈害怕和恐惧的眼神,孤独……那一瞬间,孤独和恐惧的难过和伤心把现在的我给吞没,我的眼泪哗哗落下,陪着那个小孩哭了好长时间。我静静地望着那个小孩,体会着她的孤独和恐惧。我心里对那个小孩默默地说:那个大黄猫你很熟悉,就是邻居家的,来捉老鼠。你的恐惧都是想象出来的。最深沉的孤独是缺少父母陪伴。
反复听了四五次音乐,终于画面慢慢变成屋内祥和的画面。那个惊恐孤独的小女孩也开始微笑了。虽然调子还有些低。
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其实很单纯,风一样自由,头发被风吹起的画面很美。现在条件很好了,却是不是想要的太多,所以经常会情绪和伤心,害怕,纠结,抑郁。
其实五六七岁时包括青少年时小时没有父母的陪伴,不住在一起,反而培养了一种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些是后来独立成长和学习工作的基础。
那个小时候自己经常体验过自己孤独和独自一人醒来面对大猫恐惧的小孩,长大了还一直想要别人的关爱。还常有很多想象中的恐惧的画面和事情,并经常因想象的困难和恐惧而恐惧,担忧,纠结。啊,亲爱的,你已经长大,我来爱你就行了,一切只是你的想象和想象中的感受。
读书,再次感受到疏离出来,明白自己,接纳恐惧和站出来,疗愈。
读《拥抱你内在的小孩》序言:
1.将别人视为资源,而非威胁。
2·从前的状态:生命中重要状态,与恐惧有关:
在压力和紧张和比较中,总要求表现和被看见;
3.感受和接纳恐惧,在每一个愤怒,恐惧等当下,看自己,接纳.用爱慈悲疗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