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马克思伴随着我们成长。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许对马克思是陌生的,至少是不熟悉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西方是如何诠释马克思的吧。
有西方的学者认为,不了解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就无法理解20世纪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是最重要的现代哲学家。马克思的哲学造诣很深,他的著作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理论和历史等, 在实际的政治方面,没有一个哲学家的影响力可以超过他。
祁克果和马克思都以黑格尔的哲学为出发点,但都不同意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说法,祁克果以“存在哲学”取而代之,马克思则代之以“行动哲学”。马克思说,在他之前的哲学纯粹是为理论而理论,哲学家只诠释世界,但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重在改变自然,从而有了工业革命。马克思强调的却是社会变革,从根本改变工业革命催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可见,对比黑格尔的哲学,祁克果从整体转向个体,马克思则从理论诠释转向实践。马克思的思想有明确政治的目标,他不只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01 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把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叫做“绝对精神”,世界只是“绝对精神”的外在化。马克思认为事实正好相反,黑格尔的理论是本末倒置,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马克思特别把改变历史的物质力量具体为社会的经济力量。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的意识。
马克思将物质经济条件称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将社会文化、哲学、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和艺术等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社会基础的反映,社会思想是由当时的社会物质经济条件决定的。同时经济基础与它的上层建筑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如果否认了这种互动关系的存在,那就是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者。因此马克思是一个辩证的唯物主义者。
经济基础分成三个层次。最根本层次是社会的生产条件,即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生产条件决定社会的生产种类、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经济基础的第二个层次生产工具,即机器设备和工具,它决定了生产规模和效率。经济基础的第三个层次就是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方式和财产的分配构成社会的生产关系。
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想、道德和法律与古代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和原始社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这并不是偶然的。是非对错的价值观念是经济基础的产物,只有地位相当的人才能谈得上公平,所谓的自然权利并不存在。而且,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统治阶级来决定的,谁拥有生产工具,谁就拥有主导权。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冲突必然存在于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那些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上层阶级不会自愿放弃权力,因此唯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