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扭曲,我们都有

                        认知扭曲,我们都有

我们每一个人,不说这个纷杂的世界,就是面对我们的配偶,孩子,也不可能看的非常全面和完整。

都如同盲人摸象。

只是盲人摸象,多转几圈,还有可能摸全这头大象,得出一个趋于客观的整体印象。而我们面对我们的配偶,孩子,亲人和这个世界,最大概率是:我们永远是盲人摸象,却还无比坚定自己的正确性。

这就是认知扭曲。

认知扭曲怎么形成的呢?由于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的信息不同,先有的信念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好恶不同,我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不一定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对同一个事件的陈述也不相同,对自己的影响和别人也不相同。就像前面提到的盲人摸象就是这样。

我在很多地方讲课,会问家长:

我们是100%爱自己的孩子吗?

家长毫无疑问说:是。

我再问:

自己的父母当年会不会100%爱我们呢?

有大部分家长犹豫了。

我再问:

过上二十年,我再问我们父母的孩子,你们的父母当年是不是100%的爱你们?

是吧?不敢说。家长们明显底气不足。

想回答是,刚才第二问自己竟然犹豫;想回答不是,自己又明明是100%的爱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认知扭曲。我们父母认为的爱,到了孩子那里,未必!代代如此。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刚刚做的一个个案,从诸多事件当中找到同一个事件,孩子叙述和父母叙述的不同表述和不同感受,看看我们有哪些启发?

酒店吃饭被围观事件
119事件
离家出走事件
偷钱事件

孩子和父母说了很多事,在这几件事上,可以对上号是同一事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叙述,当然也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这里要有一个认识就是,事件可能都是假的,但感受是真实的。现在我们没必要纠结父母和孩子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

这个鲜明的认知偏差,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一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为什么要知道爱的定义 钱钟书先生说过:“十八九岁的年青男孩子,心里装的女人比皇帝的三宫六院大概还要多,而且对女...
    吴优秀同学阅读 1,912评论 0 0
  • 各位亲,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为认知的局限性。 什么是认知?也是认识。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什么心理...
    芬太尼1阅读 4,459评论 0 1
  • 各位亲,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为突破认知的局限性。 什么是认知?也是认识。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什么...
    芬太尼1阅读 1,646评论 0 0
  • 上次集团CTO鲁肃分享到,当前时代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就是批判性思考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能分辨真假,能通过思考...
    AI贺贺阅读 1,446评论 0 1
  • 因为要写论文的缘故,这周我读了很多传播学的入门书籍(论文标题是“浅析佛教新媒体的传播现状与发展前景”),一本书中有...
    释续祥阅读 1,257评论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