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可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以来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造就”的。
大一时,记得院系学习部长召开各班学习委员会议。我所在的班级得分是第一名,但是最终选取的院系晚会主持人是另外一个班的学习委员:漂亮,省会城市女生......我惊觉,原来以前所接受到的“只要成绩好前途就一定会好”的教育在此刻发生了动摇。小时候在村里,镇里,县城只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趴在学习上。当时学习上的困惑和痛苦只能自己慢慢去消解。在初中只能自己带咸菜去学校时,领导的女儿会把喝不完的牛奶分享给我们。第一次喝到牛奶的味道,淡淡的,又似乎带有一些腥味。平时也会看到不同老师对她的关心。她可以自如去到本地最好的高中,在不适应时还可以回到我们县最好的高中。后来听说有个同学强烈追求她,她父母给她在省会城市买了房子。作为那个年代家里的独生女,她享受到了普通女孩子享受不到的种种资源。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的差距对人生的不同影响。
上高中时,第一次去县城同学家,知道有马桶,淋浴,睡衣,地板砖......
家里经济条件,自身的外在条件,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可能会让人产生自卑的心理。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同自己身上的自卑抗争......
1.有意识的减少自己同别人的比较,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身高,样貌早就已经形成,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饮食、锻炼等塑造自己的形态。有的人家境确实优越,她的人生走的更为顺畅,但是我们也是在家庭的支持下走出来的,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这种差距的存在不应该成为我们羞愧的导火索,而应该成为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前进动力。
2.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哪怕如我初中同学,成绩好,不一般的家境,她在高中时也因为抑郁症有过激行为。作为普通人,我们要生存下去,就需要挖掘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有谋生的本领。如果兴趣爱好特长和自己谋生的工作是一致的,那会如虎添翼。如果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特长,我们也不要急,慢慢来,有意识的去培养。如果你不擅长与人打交道,那就做自己,可以尝试用别的途径去表达自己,比如文字。如果你觉得思想被挖空,那就尝试看书,在书中与他人交流,丰富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3.按时吃饭,好好睡觉,增强锻炼。能够做好这些,你的状态不会太差。有时你因为忙,所以偶尔不吃饭,有时你因为压力大,整晚睡不着觉,有时因为心情不好,不想锻炼……按时吃饭,能够保证你身体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好好睡觉能让你的身体进行休整,锻炼能让你的身材更匀称,提抗力更强……如果心情不好,买点自己喜欢吃的。
4.如果有时间,出去旅游。找个城市,去看看博物馆里的文物,去感受城市建筑在阳光下的别样风采。在文物的历史痕迹中感受岁月的流淌。在秋天的枫叶里拾取一片红,让它随秋风散落在丛林;在微风轻抚的湖面静静思考,与湖底的鱼儿畅快“交流”。看路边的行人或者脚步匆匆,或者短暂停留。在旅途中暂时放空自己,让自己感受城市的气息。
抵抗自卑,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变得强大。不会因为别人的优秀妄自菲薄,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优越而心生嫉妒。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哪怕你再普通,你在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何不放下对自己的苛责,好好体验每一天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