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已过,近年关。
在外工作好多年,春节期间和领导山珍海味吃的全,在享受舌尖美味,刺激味蕾的同时,总感觉少些什么,看着丰富的餐桌,确怎么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在和同事一起嗨翻天的时候,总缺少家乡温馨的氛围,每每此时会想起儿时的年味,满满的都是回忆
在我家乡,进了腊月,年味就逐渐浓起来。首先是做豆腐,然后是大量蒸豆包,豆包是亲手制作,属传统天然食品典范,不但营养均衡,还包含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
中国文化底蕴丰厚,渊源流长,看似一个相对落后的农村,但确总结出寓意深刻的习俗,在刺激舌尖味蕾的同时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意味着蒸蒸日上,寄托未来的日子越过越好。
其次就是杀年猪,农村人都纯朴善良,心系乡邻,杀猪要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共同举杯畅饮,在享受肉香同时,也感受着浓浓的亲情。
杀完猪,把分割的猪肉放在院子的大缸里,因为那个年月没有冰箱,气候和大缸就是天然冰箱,缸里冻有肉,鱼,豆包,还有冻豆腐……年货。
我翘首期盼,缠着妈妈问过年?每每此时妈妈就把我拉到室外,望着满天繁星,告诉我那紧挨着的三颗星星,叫三星,等三星到了最西边一棵榆树梢上,就过年了。于是我每晚看三星。
在期盼中。年,珊珊而来
我们开始大扫除,把室内打扫一尘不染,虽是旧房子,但经过妈妈收拾,装扮,再贴上年画,居然焕然一新,妈妈笑着说,春华,看漂亮吗?这叫新年新气象。
父亲也开始行动,置办年货,有鱼,木耳,菜,炮竹、冻秋梨、……,但我最关心也是最喜欢的,就是我新衣服了。
除夕这天,我妈妈最忙也是最累的,早上要贴财神,对联,福字。孩子们指手画脚的来凑趣,有时打翻浆糊,家长也不会责怪的,因为过年,要和和气气,叫家和万事兴。
然后就蒸馒头,还要炒菜,炒几个菜是有讲究的,炒六个菜,寓意是六六大顺。八个菜寓意发发发,十个菜是九九十成。那时生活条件虽然很苦,但人们都是乐观的。炒啥菜也有讲究,必须要有鱼,意味着富富有余,有鸡,吃鸡意思是把饥荒吃掉了,还有猪爪,而且必须要前爪,意味着搂钱耙。
那是人们过的虽然不富裕,但人们都是乐观向上,从新年的习俗就可以看出人们对未来给予美好的希望和向往,我们家三十的午饭都是八个菜,吃罢午饭妈妈和姐姐就开始炒瓜子,我们就兴高采烈的一边吃冻秋梨,糖块。一边和妹妹在屋里玩耍,我们一会讨论墙上的年画,一会拎着父亲给我做好的插着红蜡烛的灯笼,高兴的这里瞧瞧,那里照照,嘴也闲不着,一会吃这,一会吃那,把小小的嘴塞得满满的。
我们只顾着吃,妈妈就又开始忙剁馅,一边剁还一边哼唱,葱丝,肉丝,牛肉丝,葱花大料小海米,酱油拌馅子,我不知道那时是不是妈妈自己编的词,总之现实没有那么多调料,也不做牛肉馅的。我们也学着包饺子,还在饺子里还放上一个硬币,一块糖。这也有寓意,如果吃到钱就表是将来有钱。如果吃到糖,就寓意日子甜甜蜜蜜,我们往常早就进入梦乡的时刻,此时没有丝毫睡意,到了十一点,父亲开始放炮竹接财神,我就和妈妈姐姐站在门口看父亲放炮竹,我好还怕,妈妈就捂着我的耳朵,父亲把炮竹插在雪里,点着炮竹,只见炮竹高高窜上天空,接着就是砰,啪,瞬间火光绽放,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放完炮竹就放挂鞭,这时家家户户响起炮竹声,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午夜一二点钟。
放完炮竹,父亲开始煮饺子,我在屋里炕上趴着窗子看爹妈忙碌,姐姐也切好葱花,放上酱油,就是饺子的蘸料,三十晚吃饺子不蘸蒜泥的,蘸蒜泥就意味着要算计一年。要沾葱花酱油料,就表示是日子从从容容,在捞饺子的时候,要留几个在锅里,意味着年年有余粱,来年风调雨顺。
然后一家人围着桌前开开心心的吃饺子,这时妈妈说饺子皮是幸福,饺子馅是如意,幸福包着如意,等于团圆饺子,一家幸福团圆美满。
大年初一,我们就穿上新衣服了,扎上红色的头绳,美美的跑出去玩,在院子里女孩子们则踩着放过鞭炮的炮竹皮,说这是红地毯,是花瓣,男孩子们把没放完的鞭炮在点燃。然后我们就兴高彩烈的跳着,叫着,笑着,我们的笑声惊动了树上的麻雀,雀儿们仿佛被我们的笑声渲染了,也叫着拍着双翅飞向树梢,把喜庆的气氛传送给风儿,传送到广阔的天空。
今天,婶子大爷,堂哥堂弟,上我们家给家谱和爷爷行跪拜之礼的,然后大人们给分红包,只是不许女孩子跪拜,那时候还小,不懂原因,当然得到的红包也是少之又少,哪像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几百,乃至上千。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打断了我的回忆”想什么呢?那么入神啊?。原来是同事在叫我,把我甜蜜的回忆拉回到现实中来。
时光荏苒,孤独的我再也找不回儿时的年味和父母在世时的温馨了,好希望时光倒流。
年味,我一生的留恋
#羽西X简书红蕴心声#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αnshu、com/P/eeo5f7eff678′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