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就告诉自己要做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为何悲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可是交代过了,这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不受外物拘束,随世道变化而变化,总能合乎时宜,这样的人叫圣人。不受外物拘束自然是极好的,可是随世道变化而变化,总能合乎时宜的人,说好听点叫做和光同尘,中性点的随波逐流也可接受,但其本质不就是同流合污吗?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说穿了不就是先自个也沉到泥里,然后再找机会搅风起浪?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受世人所赞美,可没听说淤泥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人们总是在说,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总有一些中间色存在,认可接受而后……而后坚持住自我的才是受赞的;而后混迹其中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品质。或许是因为能够坚守本心的太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受赞,而九成九九是混迹其中,自然也就不值得关注。到最后人们能够记住的也只有,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皎皎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的三闾大夫,而渔父不复与言。
若是一个人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那他的内心一定是备受煎熬的,如果一个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那他一定是孤独的。这样的人注定了会悲观,如果这个人同时又拥有了济世之才与济世之心,那他注定是个悲剧。如果说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够难受的了,那么满目皆是装睡的人,永远无法使他们清醒,又该是何等的绝望。
幸甚,这个世界总算是一直在变的更好,更幸运的是,没有生活在乱世之中,用心感受的话总可以找到一点点安慰。如果天空布满灰尘,遮蔽了星光,那就点燃一把蜡烛,让它替人垂泪;如果耳边充斥着嘶吼,那就戴上耳机放一曲清音,让它占据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