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孩子学习不专心,小动作多要不就是边学边玩,家长怎么说都不管用,人家依旧我行我素。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出现呢?面对这样的状况,恐怕几个回合之后,我们就大发雷霆、怒吼过去了。伴随着怒吼的还有我们喋喋不休的唠叨和严厉的指责。
那么,是什么这么轻易的点燃了我们的怒火,让我们失去控制呢?难道仅仅是孩子的行为那样简单吗?在愤怒指责的时候,我们内心有哪些感受出现?又有些什么念头闪过?这些念头的背后,还有更深的什么吗?
每一位父母都有过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经历,当看到孩子学习不专心、不认真,边学边玩的时候,我们心里不禁有些担忧和着急,在我们心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对话:“这样学习怎么行呢?!学习得专心、认真啊。这么学能学好吗?学不好以后怎么办?长大了干什么去?”于是,我们恨铁不成钢的吼向孩子,将我们的所谓道理喊给孩子听。可是,孩子们似乎并不能理解那么多内容,那种似懂非懂或者干脆不懂的表情深深地伤害了我们,那种焦虑、委屈甚至悲伤、失望的情绪感受更深的刺向我们的内心,那情绪就向火山喷发一样喷向了孩子。在每一次“火山喷发”时,我们或者对孩子,或者对自己说“我付出这么多容易吗?”、“都是为了你啊!”“小孩应该听大人话啊,怎么不听话呢!”、“我付出这么多为了谁啊!”
细细品味,在吼叫的背后,我们内心有这样的期待:那就是希望自己过上省心、安稳的生活;希望孩子能够认真、上进、努力、勤奋,有一个好成绩;期待别人能够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为了这些我们努力、付出,吃多少苦都不计较,就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好。母凭子贵,似乎孩子出人头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一切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尊重和爱!
就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渴望,就是为了满足那个对自己、对他人、和来自他人的期待,我们乐此不疲的堆砌着心中的那座冰山,任它越堆越高、越来越坚固,并为此奋力追逐,不曾停下奔跑的脚步,甚至都来不及或者不屑于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可怜的孩子,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扛起我们内心的冰山,继续为之战斗。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只知道那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可爱的孩子甚至毫不计较地把我们的冰山承接过来,当作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向努力的蜗牛,负重而行。
如果愿意,是否可以尝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拿回我们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