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孙瑞雪的幼儿教育演讲录《爱与自由》,做不到及时笔记。必须尽早写些未成全形的心得。这些心得,也应该包含着之前接触的几部教育作品。
爱,不必再多说。因为爱,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做什么?
一 学习。学习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懂得儿童。儿童是具有精神胚胎及自我实现能力的。儿童通过感觉开始认识世界。儿童是自己发展自己的,并不是由大人教会的。尊重这个现实。
二 自由。创造环境,供儿童的精神胚胎自由发展,不被打扰。给她形成自我与个性的土壤和空间。不以打骂、说教以及过度的赞美,破坏儿童内在的完整、平衡。自得其乐是良好的状态,不打扰儿童的专注。
三 限定。给予必要而精简的限定,包括安全,礼节,杜绝粗鲁行为。并且以限定使儿童体验适当的挫折。
四 引导。根据儿童的接受力,给予恰当的引导。比如学步期儿童在感觉具像时给予简短的概念词语。
五 秩序。从建立家庭的秩序开始。
六 强化。尽可能的使用正强化,避免负强化。如果大人能充分的懂得儿童,可能减少大量的消极认知,转而成为积极认知,在相应的积极行为中,建立正强化。比如,暑假开始你和一年级的女儿制定了两人都满意的每日计划,实施尚顺利,而侄女的到访,使计划泡汤,女儿和侄女疯作一团,完全对计划置之不理。作为母亲,你认为女儿背叛了你们的计划而指责她?还是预知到女儿需要这样一个痛快淋漓的游玩,不予干涉,静等女儿玩够了,再自己翻开书本?大人不同的认知与行为,导致孩子完全相反的心理状态。你要她难以拒绝快乐的同时体验自我负罪,使她觉得快乐有罪,又为自己不能抵御而自觉孱弱自我挫败?还是要她感觉到妈妈无所不在的理解与爱以及因此而生的安全感,坦然的快乐,又在快乐满足后平静的内省中重新捡起责任,体验理智?负强化通向自我否定,正强化通向自我肯定,时间累积固化的结果,就是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思维差异。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