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2016年敏捷之旅上海站的活动,首先听的是Evelyn的主旨演讲,接着是刘传湘的“精益企业”、携程研发总监李巍的“携程敏捷转型之路”, 下午参加百度资深敏捷教练姜丽芬Jennifer的“发现团队内在力量”的工作坊。
感觉信息量很大,收获很多,所以在当天晚上挤时间把所有的亮点总结成文字记录下来,通过主题解析的形式,融合参会的经历和自身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成文如下。
如何度量或者评价一个组织是否敏捷?
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敏捷的本质,也有助于确定敏捷教练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也可以确定敏捷转型的着力点,是一直可以深入思考和细化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方式来思考:
- 速度:从客户角度来看,一个新的需求从客户提出来,需要多久才能让客户拿到结果,可以从最好、平均、最坏等各种不同的维度来细化? 还有一个速度是反向的速度,就是加入发现了一个质量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多久才能解决呢?
- 灵活度:多快的速度适应外部的变化,比如一个原来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这时候需要多久才能把这个变化传递到相关操作者?
- 满意度: 这个是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利益相关方,这个是综合的,比如有的利益者关注质量,有的关注效率,有的关注ROI,有的关注UX(界面友好性),甚至有的还会关注开不开心等。
- 更多个维度细分,可以从最不敏捷和最敏捷打分评估。例如,有没有持续改进,整个组织的工作有多少浪费,就是真正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出有多少?任务的切换是不是合理?等,这个可以细化出很多的维度。
综合来看,还是应对VUCA的能力:
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全流程的效率提升。
一个传统的企业,没有敏捷转型前是什么样子?
- 团队间工作严重依赖,
- 沟通用邮件,纵然座位都在一起
- 职能型组织架构,团队不对最终客户负责
- 某些职能部门是资源瓶颈、流程瓶颈
- 资源浪费严重
- 人员安于现状,或者参与度低,没有成就感,抱怨多
- 团队间或者不同角色间关系紧张,不信任
- 个人技能单一,无法承担多种任务
- 串行工作流程,产品经理写需求文档,交给架构设计师,开发组再开发,超长的反馈路径
- 交付周期长,变化频繁且难以应对
- 测试工作不能自动化,机械地重复性测试
如果要敏捷转型的话,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
- 对现有组织结构的影响,职能型组织转换为跨功能团队,涉及到很多角色的重塑
- 敏捷会议太多,都没有什么作用,还不如写代码(参考敏捷宣言第1条)
- 为什么要坐在一起,不愿意远离自己的职能部门
- 职能经理干什么呢?都自组织了,岂不是要我下岗啊
精益和敏捷的区别和统一?
精益更多是从企业全流程的角度,侧重于从客户感知的角度,高效率交付,精益最初的目标是消除7种浪费。
精益企业是指面对用户和市场高度的不确定性,能长期生存下去,进而持续占据市场先机的组织
敏捷更多是团队的层面,更有效率,更快地响应,能够更容易适应变化。敏捷团队通过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力不断成长,达到质量內建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团队的响应力和效率也极大改善。
再次重复敏捷宣言,个体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和客户的交流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跟随计划。
总得来看,精益和敏捷这两个概念还没有真正泾渭分明的区别。
- 如果整个企业足够敏捷,他就是精益企业
- 慢慢地,本来一个更强调速度,另一个更强调灵活性
- 精益更强调端到端的效率,对客户端来评估,敏捷强调响应力,更偏重微观
- 客户所说的效率和老板所说的效率也不完全一样
高峰访谈/欣赏式探寻如何操作和作用?
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经典电视访谈节目,大多数有这样的套路,其实内部有一套的流程和技巧。如果应用于家庭的交流,朋友间的沟通都是非常值得借鉴,最为关键的是无评判的倾听,适宜的引导,足以建立深度的连接。
自画像和自我认同?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暖场游戏,自己构思过(没有想过用自画像),不过缺少一个契机没有真正应用。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建立互信,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 培养每一个人的自信
- 挖掘自我的优点
- 认可他人的优点
- 让组织也产生自信
Checkin和Checkout?
经典的教练技巧,入场和离场的时候,都做一个评估,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打分型的,也可以是谈感受。
私人董事会?
- 正式地参与了一次私人董事会。
- 高端的私董会主持人可以主持一场10万+的报酬。
- 《内部私董会》、《解码私董会》,兰刚,张建伟等这些优秀引导者。
- 在私董会内采用躬问、探究、澄明、定见、解析、精思、心得等步骤,可以把集体的智慧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事实、结论、评判等混为一锅粥,而最终被所谓的CEO真正能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并且发现行动点。
如何考核一个教练的绩效?
暂且未发现比较系统、完美的答案。
教练技术的点滴感悟
- being和doing, 很多时候,教练要让被教练对象实现Being,而不是仅仅Doing。
- 像冲浪一样,不要想着控制海浪,而学会与海浪共舞,否则即使可以控制小风浪,大风浪来了会很快落水。
- 教练本身的状态,言行举止,甚至是其中透漏出的感情,是最终产生作用的根本,有时候不在于说什么。
- 《进化教练》
- 《组织系统排练》
- 扔雪球的方式,每个人在问题下面跟帖,应对大家不够开放的情况
- 核心原因、具体建议、能提供什么帮助等
其他tips
- 如果一个白板,没有WIP的意识,不用CFD,那么白板就是没有用的, 下面就是CFD。
- 永不过时的问题:如果过去的这个项目,我们再做一遍,会怎么做?
- 拿到市场去验证,例如Google的ab测试,三分之一的有效果
-
分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