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明节最早的印象,是禁烟火和吃煮蛋。那时家在林区,有一天听妈妈说清明节要吃冷食,究竟那一天吃没吃冷食记得模糊了,那天是不是清明节也记不得了。仍然记得当日的疑惑,怎么还能吃冷饭啊。妈妈怎么解释的也没存留多少印象,恍惚有当天风大怕起火灾林场通知的意思。也许只是因为这个妈妈顺便说起清明节吃冷食的旧传统。那么那天就不是清明节了。毕竟没有清明节家里吃冷食的印象。并且,那天早晨家里也没有煮鸡蛋。
而往时的清明节,我们都要揣一个热乎乎的白水煮蛋到学校里,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撞蛋。差不多最后获胜的总是些男孩子,女生们的蛋往往一撞就碎了,先撞的那个带着点生气和小不甘羡慕地看会儿别人的撞蛋游戏,最后,先碎后碎的伙伴们一同剥皮吃蛋。倒是那拔了头筹的获胜者有点寂莫,他自是舍不得自己把蛋敲碎,只好无奈地看着大家吃。他的蛋后来如何,大家也不管了。颁奖之后主角的去处并没有太多人关心,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主角站上奖台的一瞬,至于过后,各回各家,还是别的什么,谁知道呢。
稍大一点,知道清明节还要上坟。但也只是听大人说,同学中有个别几位,家里有老人老在本地的,听说去上过坟。年幼无知,感觉坟是个有些怕人的事物,半大的孩子差不多都如此,听人说上坟,大家不约而同都有点想躲。
很久以后,才知道清明节首先是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
节气清明的历史悠长久远,有二千五百多年了。《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清爽明净之风。可见到了清明节气时,天清气朗,温和明净。《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今年清明是4月4日,每年的清明大约也就在4月的4日至6日之间。这时,太阳黄经15,风和景明,万物勃勃生长,祖国多地耕种忙。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华即花也,一候桐花开,白桐生长在江南一带,我只在图片上见过,白色花瓣,或红蕊或黄蕊,团团簇簇,很好看,可惜图片传递不过来香气。二候说喜阴的田鼠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鹌鹑等鸟开始出现。等到三候,雨后的天空可见彩虹了。
三候都有花信风,一候自然是桐花,二候是麦花,三候是柳花。麦花只开5到30分钟,即开即谢,虽然路过极多次麦地,但麦花真的不曾见过。 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有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
花雪白菜花稀。”宋人董嗣杲有《麦花》诗,“轻化细细复猗猗,何止青荧秀两枝。万顷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时。”遥想一下麦花开时麦田的景致,殊是美艳壮观。柳花见过无数次,因为见的太勤也就不稀罕了。但每记起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的诗句,刹时,对于柳花也生出无限神往来。
先有清明,后有清明节。清明节作为节日是唐代形成的。清明节气之前,古人有个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与清明只相差一二日。寒食的来历有纪念介子推的说法。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曾经割肉救主,重耳得国后,封赏诸臣,独介子推功成身退,与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手下不知怎么想的,愚蠢地放火烧山,极端的手段并没有逼出介子推母子,据说介子推誓不出山,紧抱老母被烧死在大柳树下。重耳懊悔不已,遂定介子推死难日禁烟火吃冷食,寄托哀思。
寒食的来历也有换取新火的说法。先民取火艰难,四季各用不同木材钻木取火,易季时所取火叫新火。改火、换取新火是生活中的大事情。“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这句诗就表现出寒
食节皇帝取榆柳新火分赐重臣以示恩宠的习俗。
有了寒食节,陆续有了寒食祭祖、插柳、荡秋千等习俗活动。
寒食节与清明距离如此近,慢慢的,寒食节与清明有些混同了。杜甫有《清明》诗,其中有“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的诗句,可见,唐时寒食的改火习俗变成清明的改火习俗了。唐时官府也有了定规,清明节气与寒食节一样,依法放假,清明节气同时又变成了清明节日。而后,寒食吃冷食的习俗也悄悄地移入了清明节。
宋元以后,寒食的习俗日渐挪入清明节中。苏轼的《徐使君分新火》有句,“卧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可以看出改火习俗是在清明了。至于更重要的祭祖踏青更成为清明节的重要民俗活动。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清明节”专条,“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毕用此日拜扫。”“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今时,除了各别的地方,华夏大地,冷食、改火的民俗基本没有了,但祭祖踏青的民俗一直延续下来。从前读周作人文章,当时年纪小,见作者把清明上坟写成了同过年节相类的愉快事,心里很是奇怪。似乎是这几年,才有点明白了。祭祖,是慎终追远,不忘来处。这不仅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更是人生责任的持续承担。而祭祀之后的家族成员集体的踏青娱乐,也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从诚心出发,随遇而
安,和乐生活,既是对先人的回报,也是人生征途奋进中的小小休整。
清明节,气清景明,且思且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