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喝酒的文化,从古至今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在中国烟可以不会抽,但是酒是不能不会喝的,小到亲戚聚会、好友重逢,大到婚丧嫁娶,共商国是,离开了酒总感觉是不圆满的。否则曹操也不会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清照也不会说,怎敌他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看来喝酒这种事,确实是不分男女的。穷人有穷人的喝法,一瓶二锅头,两个白瓷碗,三叠下酒菜就是一局。富人有富人的喝法,成千上万一瓶的茅台、五粮液配着一桌子的山珍海味也是一局。所以喝酒这种事,也是不分贵贱的。
关于喝酒,我不是个资深人士,不懂得什么酱香型喝完口中有酸酸的回味感,清香型喝完口中有苦苦的回味感什么的。但是,我有自己的一套原则,那就是喝酒三不:不一个人喝酒,不和不会喝酒的人喝酒,不和自己讨厌的人喝酒。
虽然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是李白也怕“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我一个人的时候是不喜欢喝酒的。心情好的时候,一个人不喝,因为这份喜悦无法和人分享,那岂不是糟蹋了这粮食精。心情不好的时候,一个人不喝,因为我怕酒后失言、更怕酒后失态,其实最怕酒后没人照顾。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是饮者常说的一句话,就像抽烟的人总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一样。每个圈子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以向圈外人表达他们的乐趣!当你遇到一个不会喝酒的人要和你喝酒,其实就像一个不会抽烟的人在你面前假装抽烟一样,你会感觉这是一种浪费,这是传说中的装X。同样,我也不会邀请不会喝酒的人喝酒,毕竟这对于他们是不健康的。既然如此,那就让我来替他们喝下这糊涂药,把清醒留给他们吧。
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我们也知道“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一个我讨厌的人,我也从不和他喝酒,因为那对我是一种折磨,就如同强迫一个不喜欢吃香菜的吃下一大碗香菜;如同上茅房一不小心一只脚掉进粪坑一样。更何况,对于我这样表面温和,内心耿直的人,我真怕三碗酒过后壮了怂人胆,令我讨厌的人更加讨厌我。
那么,什么样的酒才是好酒,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喝酒的人呢?可能有人看不上十几元一瓶的二锅头,但也有人喝不惯飞天茅台。是茅台不够好吗?还是二锅头太低廉。其实,更多的还是喝酒人的心境。不然李太白也不会“举酒邀明月”,曹操也不会“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不也是一个人喝酒,和自己讨厌的人喝酒吗?
好酒易寻,好友难求。关于喝酒,雅局有雅局的喝法,俗局有俗局的喝法。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便遇到了一群“酒肉朋友”。我们总是,十天半个月小聚一下,痛饮一番,但是却不喝醉。我们在桌上,忆李太白、谈苏东坡、玩飞花令,玩成句接龙。一时兴起,竟也以碗碟筷勺为乐器,举酒高歌。那时候,我们忘记了岁月,忘记了风尘。我们是亦师亦友,我们也是同学朋友。那时候,我以为我还很年轻,并且真的很年轻。后来,工作了,喝酒有时候也就成了应酬。但是所幸的是,我所在的部门和我部门的领导都不是我讨厌的人,我们有共同的爱有,大家都是文艺青年。虽然当时工作很累,上着996的班,但是我们有我们的欢乐。每次项目完成,我们部门几个人总会大吃大喝一番,大家互相推杯换盏,在觥筹交错中加深着彼此的友谊。虽然这时的酒局酒显得没那么高雅,没有了那么多酒桌上的文艺的项目,但是我们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爱好,所以依旧不亦乐乎。
如今,酒我依旧是喝的,但是总感觉没有了当初的感觉,这感觉无关乎酒的好坏,也无关乎人的雅俗,只是心如止水,很少能够“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了。